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导读:疫情发生后,有人逆行而上,守卫湖北;有人守土担责,护一方阵地。这其中就包括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领队、医院副院长郑军华。21医院奋战了55天的“疫情逆行者”就当前公众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独家专访。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者丨施诗
编辑丨张涵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医院进入了全国人民的视野。医院,医院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任务。
武汉最早的8个新冠肺炎病人也收治于此。新冠肺炎的传染性极强,繁重的收治工作、医护人员缺乏,令他们独木难支。
这一情况从除夕夜起得到缓解。团圆之夜,不少医护人员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间,逆行而上,奔赴武汉,其中就包括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领队、医院副院长郑军华。
从1月24日至今,郑军华及其队员们已经在医院奋战了55天,取得了初步的胜利。截至目前,医院已经收治多名患者,多名患者出院,其中大部分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
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领队郑军华
郑军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专访时表示,“在救治过程中,我们也会碰到一些病人不幸逝世的情况,对此我们感到非常悲痛和自责。但是,我们仍旧要收拾心情,在反思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此外,经过一段时间经验的积累和尸体解剖提供的结果,郑军华认为目前医护人员对新冠肺炎的治疗充满了信心,已经看到胜利的曙光。
太阳已经慢慢升起
《21世纪》:您所在的医院是这次疫情的重灾区。可以简单介绍下医院现在的情况吗?
郑军华:医院现在情况已经好转许多。我们刚到医院时,金银潭医护人员已经坚持了将近一个月,很疲倦,很艰辛,但是出于医护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只能坚持。我们深深感受到他们的不易,也提出来承担更多的工作。
在与张院长多次商量之后,我们决定接受挑战,整体接管一个有20个病情危重病人的重症病房。这给我们的压力比较大,但也帮助我们积累救治经验。经过50多天的积累,整体取得了非常重要的阶段性胜利。现在基本上大家都心中有数,对病人的判断、干预治疗都在提前进行。我们现在不仅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也看到太阳已经在升起来。
金银潭医护人员虽然压力很大,在有效的救治手段和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克力芝、康复血浆、托珠单抗等都是从金银潭开始实施的。这为大家抗病毒治疗提供了方案,所以金银潭在此次抗疫过程中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
《21世纪》:武汉的医疗水平在全国位列前茅,这次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医疗队援助?
郑军华:武汉有43医院,上海只有38家,其医护人员的人均比例也远高于上海。因此,相对来说武汉医疗水平、医疗服务能力是比较强的。但是,这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病毒相当狡猾和诡异,在病毒的传播过程中病人数量激增,这几乎令武汉整个医疗系统崩溃。
医院的走廊都铺满了加床,这对传染性疾病来说是非常忌讳的事情。但是,他们必须这么做,因为病人居家隔离可能产生更严重的后果。早期对新冠病毒的认识也不够深入,一线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不够严格,导致多名医护人员被感染,出现人员紧缺的局面。
不过,在党中央的领导之下,充分发挥我们制度的优势,全国有近支医疗队支援湖北,一举扭转了局势。医院的建立收治了大量轻症和普通症病人,缓解了床位紧张的情况。医院已经空出1万多张床位。医院是一大创举,未来可能会写入到医学史。
《21世纪》:武汉的疫情目前到了哪个阶段?大概什么时候能结束?
郑军华:这个问题需要分几个阶段来讨论。
第一,接下来的任务是进一步提升病人的治愈出院率,医院逐渐减少。除了金银潭、火神山、雷神山、武汉协和、武汉同济、医院之外,医院的门诊功能恢复,开始接收和治疗普通病人。
第二,武汉的病例清零。目前武汉新增确诊病例还没实现零增长。从个位数到零增长,武汉必须迈过这道坎。
第三,武汉结束封城,百姓开始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汉的百姓为全国做出很大的牺牲。近2个月禁足在家令他们承受了难以想象的压力。
在一切恢复正常之后,如果新增病例不会增加,那么这场战役大概就取得完全的胜利。
根据我与我的后方团队建立的模型预测,武汉疫情可能会在3月20日到3月24日期间基本控制,4月20日左右可以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由于我们国家体制等各方面的优势,可能最终结束日期会更早,这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局。
多国借鉴中国经验
《21世纪》: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现在我们对新冠病毒有哪些认识?
郑军华:新冠病毒有一定的狡猾性。大多数病人经过治疗后可能在14天之内核酸检测就转阴性,而少数危重病人的核酸阳性率持续时间要长一些。极个别患者的病毒会藏到病人的气管里沉寂一段时间,之后繁殖到一定程度又开始攻击病人的身体。
因此,新冠病毒对器官的损伤跟我们以往的一些病毒有点不一样。按照病毒专家的说法,新冠病毒是非常惹人讨厌、非常纠缠的。
新冠病毒不是只攻击一个器官。从尸体解剖个案来看,对心脏、肺、肝肾、胰腺、小肠、子宫、卵巢等都有一定的损伤。新冠病毒还有一定传染性。从基因分析来看,新冠病毒分为L型和S型,前者传染性较强,后者传染性较弱。目前L型占到70%,S型占到30%。
《21世纪》:您刚说牵涉病毒会攻击多个器官,我们在治疗的时候,治疗方案会有什么不同?
郑军华:新冠肺炎的治疗是需要多学科进行合作的,来自于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心血管科、急诊等科室的专家都会参与。专家团队结合病人临床治疗的情况,进行非常严密、认真的讨论,之后再全面的判断这个疾病。
目前,我们可以看到意大利、伊朗、韩国、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的病例数在不断上升。中国这一次给世界争取了时间。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宣布新冠病毒大流行,在欧洲已爆发。我们目前对疾病积累的经验、对病毒的认识已经形成一套中国方案,可以供其他国家借鉴。
新冠病毒对不同种族、不同地区、不同气候、不同文化、习惯和不同的防御体系的影响和结局,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总结。
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医学是无国界的,医学的临床经验的分享也是没有国界的。我们看到中国红十字会已经派专家到多个国家去支援。我们团队也在进行一些国际的合作,之前与欧洲的几个流行病学、重症和呼吸界专家进行了视频会议,分享治疗新冠肺炎的经验,效果也非常好。他们表示下一步会继续跟我们保持沟通,了解中国抗疫的经验,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年3月13日,国际著名医学期刊JAMA子刊JAMAinternalmedicine在线发布了一项由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领队联合医院和医院宋元林教授团队对新型冠状肺炎联合临床分析的成果,此项研究首次揭示COVID-19致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患者从ARDS发展至死亡的危险因素。2天来有位同行阅读了我们的在线原文,有来自20余个国家和地区同行来信要求进一步分享我们的经验。
我想全球的医护人员的心是相通的。大家都是觉得这次新冠肺炎对我们医务界是场挑战,对人类来说是场灾难。那么唯有大家团结起来、共同面对,才能取得全球抗疫最终的胜利。
将中国的经验变成世界的经验是中国医生的一个责任和义务,也是对全球医学发展的贡献。我们这次治疗新冠肺炎的经验一定会被载入史册。一旦抗疫成功,对于感染病学、病毒学、内科学、重症医学、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来输出我们中国的力量和中国的精神。
《21世纪》:因为新冠疫情,ECMO(人工肺)被大家熟悉。那么ECMO在新冠肺炎治疗中起哪些作用?
郑军华:ECMO是我们终极的武器。目前ECMO都是进口的,国内暂时无法生产。它的本质就是人工心脏和人工肺,通过人工血泵在体外模拟心脏的泵血功能,维持全身的血液循环,通过生物膜肺在体外完成换气的过程。
这次新冠肺炎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时候,或是心梗病人骤停的时候,可以使用ECMO进行抢救。当然ECMO也不是万能的,它会带来很多的并发症,如血栓、溶血末端的肢体缺血感染和肾衰等。
使用ECMO的费用也非常高。一台ECMO价格约万元,一台移动ECMO价格约万元。ECMO只要一开机,它的成本就是7万元,每天的费用还要1到2万元,所以救治费用是非常高昂的。
ECMO还需要专业的团队操作,否则效果会不一样,拥有ECMO的医院通常就配备3到5支专科团队来操作。因此,ECMO在医院都有的。
《21世纪》:“新冠肺炎”患者会不会像当初“SARS”患者一样留有后遗症?
郑军华:第一,从现在的情况分析,普通型和轻症患者的问题不大,因为局部的血感染、肺部的感染通过治疗以后大概可以完全康复。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少人已经重新踏上工作岗位,比如医院主管医疗的黄副院长。他在战胜新冠肺炎并所有检测都呈阴性之后,经过14天的再隔离观察又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我们对他能够重新回到岗位感到非常鼓舞。他的例子也说明大多数病人康复后没什么问题。
第二,对于重症病人,特别是大白肺的病人,他们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问题。我们发现有些病人需要持续的吸氧,但是这类病人例数不多。进行肺部的康复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借鉴年SARS的经验,一些原本认为肺部功能无法恢复的重症病人最后也好转了。这个结果说明人体的自我康复能力还是比较强的。这次新冠肺炎的肺纤维化比SARS要轻。
不过,新冠肺炎对重症病人肺部肺泡的结构的损伤,特别是一些分泌物渗出能力要比SARS强,所以新冠病毒还是有点区别性的。所以基于这些因素,我个人乐观的估计绝大多数病人还是能恢复的。
对于真的肺功能无法恢复的病人,经过长期治疗、病毒转阴性之后,有专家提出可以进行肺移植。目前无锡已有一例肺移植的病人,据说恢复还不错,但是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仍需要看到全面的康复的证据。
尸体解剖意义重大
《21世纪》:这次新冠肺炎的第一、第二例遗体捐献案例就来自于您所管辖的病房。能否讲下这一经过?
郑军华:病理相对来说是最高的法官、最后的判断。在不了解疾病病理的情况下,我们是根据临床的症状、体征、实验室的检查,通过严密的临床思维模式来判断疾病的变化和发展的。这更多的是运用以往的一些经验来进行治疗的。
事实上进行尸体解剖是大家的一个共识。这是一件复杂的事情。第一,它必须是得到相关行政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同意,这是必须走的流程。第二,需要一个负压的尸体解剖室。由于医院拥有负压手术室,因此适当改造可以初步达到要求。第三,需要一支团队进行尸体解剖,当时同济医学院法医系刘良教授等团队对这一事情也积极申请,并做好相关准备。第四,需要取得病人、家属的同意。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传染病是允许对传染病死亡病人进行尸解的,但在中国的实际情况下,如果没有家属的同意是做不到的。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
其实,最困难的是第四个条件。中国是一个亲情社会,不仅需要病人同意,也需要病人的亲属同意,这当中需要大量的沟通。沟通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我们医疗队有一个规定,会与病人、家属商量治疗方案,并每天与病人家属保持联系,更新病人的信息。
此外,我们的医护人员也担任病人的生活护理,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人文服务,如喂饭、清理粪便、打扫卫生等,这也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打下基础。
其实,我们是靠真情感染、靠耐心的沟通、靠细致的工作来征得病人家属的同意。病人家属也非常不容易,在失去至亲的情况下还能做出这样理性的决定。只要把事实讲清楚,与他们进行耐心的沟通,最后总会成功。
这个成功我觉得是要感谢病人和家属,特别是感谢家属。他们是为这一场战役无私地奉献着,为我们整个战役的最终胜利奠定重要的基础。我们所有人的努力就是为了提高重症病人的救治率,将病人千方百计地救回。
《21世纪》:遗体解剖对于治疗新冠肺炎有什么意义?
郑军华:这个意义我觉得在不断的显示出来。事实上我们临床专家对治疗新冠肺炎已经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对于治疗手段的加强、对疾病的治疗时间提前,对轻、重症病人一视治疗,这促使轻症病人转向重症病人的比例进一步的降低。同时我们对呼吸机和ECMO的使用时机也不断地提前,比以前的疾病早很多。
这说明临床专家已经摸索了一些经验,但需要病理学的数据来进一步支持和明确。这次尸体解剖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证据,证明目前的方法是非常正确的。
不过,尸体解剖不代表把所有难题都解决了,只是从病理角度上,我们对疾病的了解更加深入。我们现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对这个疾病还不是完全了解,还有一些未知数在变化。所以我们都在不断的进行学习、研究、指导,来进一步推进疾病治疗。
我觉得最后大概疾病的战胜,还是要靠科技进步和突破。科技是重要的保障,对疾病的治疗起到关键性作用的。
《21世纪》:其实大家对遗体解剖还是比较陌生,应该怎么去普及遗体解剖、让大家愿意捐献遗体?
郑军华:我个人认为只有对一些疑难疾病、一些不太明确的疾病、治疗上有困难的新疾病,才提倡做尸体解剖。新冠肺炎是一个全新的传染性疾病,对危重型病人的治疗上碰到困惑,我们才会希望进行尸体解剖。面对全新的疾病,我们要了解它的属性,才能确定一些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方式。
这次确实是比较特殊,不过也让老百姓对尸体解剖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个人认为我们专家和教授一定非常理性、科学的、严谨的、实事求是地来对待和阐述和解读这个问题。这是我们医务工作者应有的一个态度。
人文与科技缺一不可
《21世纪》:来武汉这么久,有没有什么深刻的事情可以与我们分享?
郑军华:我们在前方确实能体会到很多感人的事情。我一直觉得抗疫不但是要靠科技之光,也要靠我们人文之光。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始终有传染病伴随着,但是人类为什么能够战胜这些疾病呢?事实上,这与我们人类的人文之光、社会的正能量等方面都是紧密相关的。
《21世纪》:您觉得经过这次疫情,医患关系是否能缓和?
郑军华:总体来看绝大多数的医患关系是和谐的,但是确实存在一些伤医事件,这是不应该出现的。这其中也出现了一些少数媒体没有正确地去解读医患关系。当然,医患之间还肯定存在互相不信任的情况,有一些需要我们医务界持续改善的地方。
这次战疫以后,大家会认识到国家的体制、医院管理体制对我们战疫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我们更要加强公共卫生的管理来改善相关疾病的处理。
医院的管理、医改的方向可能要进一步的凝聚,进一步加强医疗队伍的建设和医务人员各种能力的建设。医护其实是平时战时结合的,这次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那么平时工作中,我们确实要非常重视一些突发和应急事件培训和演练,尤其是一些影响到国家的重要公共卫生事件。
我相信这次战疫以后,老百姓对医生在国家重要时刻的作用可能会有非常深刻的体会,但是我想不可能通过这场战疫解决所有的历史遗留问题,如医改、医患和谐、医务人员的法律保障和待遇等。
这次战疫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要解决问题还要需要我们各级政府部门、各个医疗单位或者医疗行业、各位医生、各位病患在今后的工作中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帮助。
我觉得我们要进一步给病人关怀,尤其是人文的关怀、温暖的服务、精细化的服务,来提高对病人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此外,我们医务人员需要有更高超的技术,掌握更多的医学知识,来做好病人的服务。只有这样,我们的医患关系才会更加协调。
新冠肺炎总有一天会被我们攻克。攻克以后,一切都会回复平静。老百姓慢慢恢复自己的日常生活,医务人员也将回归平静,回归到原来的工作岗位,承担自己应该有的责任。
本期编辑黎雨桐李新(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