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题:记者手记:医保谈判博弈的背后新华社记者彭韵佳、温竞华、林苗苗回顾过去6年,每当岁暮天寒之际,一年一度的国家医保谈判就会拉开帷幕。空旷的房间里,医保方和企业方相对而坐,一边是全国医保使用量,一边是企业最低报价,“以量换价”,一场场或攻守拉锯、或反复较量的谈判在此“上演”。对垒的焦点不过是小小“一粒药”,然而正是这小小“一粒药”,却承载着患者的希望、考量着医保的负担、牵扯着企业的利益,也凝聚着背后无数促成这场谈判的心血与努力。(小标题)让“孤儿药”不再可望而不可即“罕见病患儿无药可医已经很绝望,而有药买不起比没药更绝望”“只是为了让没有药用的人能够用上药,不是为了压价”……这是今年罕见病用药谈判时双方代表的肺腑之言,更是道出了医保谈判的初心:让药回归救人的本质,让患者能够用得上、用得起。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作为一种后天获得性溶血性疾病,反复溶血、血红蛋白尿、肾功能损害、高发血栓等并发症折磨着不少PNH患者。在今年谈判现场,一款可用于治疗3种罕见病的药物——依库珠单抗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