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个技术制造了太多ldquo活死人 [复制链接]

1#
昨天空空给我分享了一位医生的朋友圈,看完有点暖。祝福小姑娘之余,空空也有点好奇医生提到的“ECMO”是个什么技术,竟然能在心脏停跳之后把人抢救回来。恰好唐唐看过相关文献,简单来说ECMO是一套体外循环技术,大概就是把静脉血引出体外,注入氧气后重新注入动脉,起到代替心肺的作用。并且这套技术日益完善,不需要病人长期呆在手术室,危险性也不高,可以在患者心肺功能失灵的情况下以月为单位延长生命。△使用ecmo的病人听起来非常美好是吧,但了解完这个技术的历史之后,你会发现这个技术并没有这么简单。年10月4日凌晨,美国一个外科病房内,一位女病人床边在术后发生了肺血栓栓塞并发症,因血块堵住血管离世。陪床的实习医师吉本心痛万分,提出“能否将病人血液抽出,绕过栓塞的血管,在体外排除二氧化碳并注入氧气。”当时的医学条件显然不允许这么做,但吉本把这个想法记在心里,余下半生都在完善这个假设,并制造了ECMO的雏形——人工心肺机。年,50岁的吉本为一名18岁的女大学生实施心脏修补手术,术中患者心脏停跳,吉本的人工心肺机代替心脏完成了26分钟的血液循环,患者术后完全康复。这场手术也轰动了当时的医学界,遗憾的是在后续几例手术中,人工心肺机效果并不理想,导致病人相继死亡,吉本心灰意冷,终止了研究。接手吉本工作的是明尼苏达大学的外科医李拉海,他的团队提出一个更大胆的活体交叉循环:用患者亲属的身体代替吉本的人工心肺机。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是吧,唐唐也这么觉得,但李拉海并不是一个不靠谱的医生,世界上第一台由外部电池驱动的心脏起搏器就是他发明的。出于对医生的信任,官方批准的活体交叉循环的人体实验,这个死亡率%的手术。令人振奋的是,实验大获成功,在随后的几年里,李拉海团队对45个心脏畸形的儿童进行了实验,治愈了其中28人,并且45位循环供体全部存活。在吉本和李拉海经验的基础上,体外心肺机也获得极大发展,年希尔医生及其团队为一男子提供了长达三天的心肺支持,这就是ECMO的雏形。短短20年时间,从雏形到临床普及,ECMO现在已经是一项非常成熟且安全的技术,医院接受。心脏骤停和缺氧一直是急救工作的两座大山,ECMO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医护急救的现状。很多有心肺问题的患者,甚至可以通过机器维生,等待合适供体,但万万没想到,这也引发了另一个问题:活死人。当然,不是电影里的活死人。ECMO的设计初衷是一个过渡措施,为病人争取时间,等待心肺移植,但随着其日趋安全,部分患者家属试图用ECMO强行维持患者生命。波士顿icu内,一位17岁的男孩儿呼吸衰竭,唯一治愈方法是换肺,医生决定用ECMO增加男孩儿等待时间。男孩儿接受ECMO后很快清醒过来,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看电视、做作业和陪伴家人,唯一的限制是他无法离开ICU。但在随后的治疗中,男孩儿被查出癌症,彻底失去了换肺资格,这让ECMO的地位变得尴尬。对于其父母来说,停用ECMO无异于亲手杀死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一年上百万美元治疗费用正在拖垮这个家庭。58岁的菲利普·阿尤布也面临类似困境,继续使用ECMO可以大幅延长生命,但他们的身体几乎没有治愈可能。在没有治愈希望的条件下活着,浪费大量资源,忍受痛苦,永远无法离开ICU真的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吗?治愈手段没有伴随维生手段突飞猛进的发展,让维生手段本身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最后那个17岁男孩儿的家属,选择不更换ECMO耗材,让孩子“自然”的死去。而58岁的菲利普·阿尤布选择注射镇静剂离世,离开时,他的家人全部守在他身边。他的妻子表示:“你能做到”并不意味着“你应该去做”,ECMO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一个新技术,带来希望的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伦理问题和困境,未来我们或许会面对更多类似考验,但这不是我们止步的理由。冒昧地问在座各位一句,如果你面临类似问题,会怎么选择呐?喜欢唐唐的,点zan↓↓↓↓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