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栓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全国残疾预防日海东市妇联
TUhjnbcbe - 2023/5/28 21:11:00

第五次全国残疾预防日

主题:加强残疾预防,促进全民健康

一、什么是残疾预防?

因为疾病和伤害可以预防,那么残疾同样可以预防。残疾预防是针对常见的致残原因,如遗、发育、外伤、疾病、环境、行为等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预防或减少致残性疾病和伤害的发生,限制或逆转由伤病而引起的残疾,并在残疾发生后防止残疾转变成为残障。

二、残疾离我们有多远?

在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中,有些人存在着各种功能障碍,如肢体活动障碍、听说障碍、精神情感障碍、智力障碍、视力障碍等。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表明,我国有万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平均每16个人中就有1名残疾人。人的~生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可能导致残疾的因素,有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有些则是客观的必然。前者如遗传、发育缺陷、意外伤害、疾病、环境和行为因素致残:后者则主要由于人口老龄化后生理功能衰退而导致功能障碍。但不论我们采取怎样的措施,当今全球仍未解决预防残疾的全部问题,国际上残疾人比例通常达到10%~15%。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频繁,人们工作节奏加快,以及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都增加了残疾发生的风险。残疾遍布全球各个角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残疾人。残疾的发生率在各国只有高低之分,没有有无之分。不同年龄阶段面临不同的致残风险,因此说残疾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残疾预防需“从我做起”。

三、为什么说残疾的发生和发展是可防可控的?

人类虽然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残疾,但可以防止和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利用现有的技术就可以使至少50%的残疾得到控制或使其延迟发生。我国实行计划免疫后,有致残作用的四种传染性疾病(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百日咳)的发生率大幅度降低,减少了这些疾病所导致的残疾在儿童中的发生率;我国也在不断减少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A缺乏、碘缺乏导致的残疾:提倡优生优育,可以减少先天残疾的发生;脑卒中患者通过早期康复,90%能够达到生活自理,避免或减轻残疾:脑瘫儿童如能早期干预,半数患儿可显著改善功能;开展康复医疗,加强残疾的第二级和第三级预防工作,也能使大量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减轻残疾造成的功能障碍。因此说残疾的发生和发展是可控可防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四、我国采取了哪些残疾预防的措施?

我国*府一贯重视残疾预防工作。第一项措施是制定了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中明确了要开展残疾预防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有计划地开展残疾预防工作,加强对残疾预防工作的领导,宣传、普及优生优育和预防残疾的知识,针对遗传、疾病、药物中*、事故、灾害、环境污染和其他致残因素,制定法律、法规,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采取措施,预防残疾的发生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障法》、《传染病防治法》、《环境保护法》、《戒*法》、《道路交通法》中都有预防残疾的相关内容。第二项措施是部门配合加强宣教。卫生行*部门、交通部门、环境部门等不断完善残疾预防的规章制度,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全社会参与防残,使公民充分认识到:预防残疾人人有责,个人、家庭、社会都要常抓不懈,并且为此贡献力量。第三项措施是抓住重点采取有效措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儿童计划免疫、传染病控制、初级卫生保健,尤其是妇幼卫生以及营养、安全饮用水和改善环境卫生等,我国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平均预期寿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由于成功地施行儿童计划免疫,一些致残性传染病已经得到控制或消灭,小儿麻痹症基本消灭,有致残作用的传染病也显著减少,从而大幅度地减低了相应残疾的发生率。

五、我们身边主要的致残原因有哪些?

我们身边常见的致残原因有三大类:一是遗传和发育因素:二是环境和行为因素;三是伤害与疾病因素。这三类因素交叉作用,造成残疾。残疾分为先天性残疾和后天性残疾。导致先天性残疾的常见原因有近亲婚育,遗传因素,子宫内发育缺陷,父母吸*、吸烟、嗜酒等不良行为,妊娠期患某些疾病、服用不当药物,生产中胎儿缺氧、损伤等。后天性残疾也称获得性残疾,导致后天性残疾的因素主要有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如乙型脑炎、麻疹、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疾病等;意外伤害可以导致残疾,如交通事故、工伤、辐射和其他伤害。

六、我国残疾发生的特点是什么?

年我国进行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与年进行的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相比,在残疾发生的特点方面有了一些变化。一是残疾类别构成有所变化。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的比重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而听力言语残疾和智力残疾的比重则有了大幅度的下降。二是致残原因以后天获得性残疾为主,非传染性疾病致残占很大比重。在各类残疾中先天性残疾所占比例不到1/10,获得性残疾则占到3/4。而在获得性残疾中非传染性疾病致残所占比重最大,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趋势更加明显。三是不论是残疾分布还是致残原因都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四是不同年龄人口面临着不同的致残风险,需要有针对性地重点防范。

七、为什么强调要建立非致残环境?

强调要建立一个“非致残环境”,这是预防残疾的重要问题。(1)“极度贫困环境”是一个致残环境。贫困和残疾不分先后,就像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这个问题一样古老而且难以回答。贫困不仅是残疾易造成的结果,也是促发残疾的原因。帮助贫困地区脱贫,加强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提高文化教育和生活、卫生水平,将大大有助于预防残疾。(2)“高危工作环境”是造成职业性残疾的重要因素。如有害化学物质引起的中*,粉尘引起的矽肺等呼吸系统疾病,手工重复操作或重力负荷引起的慢性肌肉骨骼疾病或工伤等。因此,要引导生产企业建立规范、安全的生产环境和流程,减少职业性疾病的发生。(3)“高压心理环境”是造成心理、精神疾病的重要因素。长期学习或工作在高压的环境下,精神得不到放松,是诱发精神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对学生、办公室人员等进行心理疏导,防止出现心理问题。

八、什么是三级残疾预防?

目前国际和我国对残疾都采取了三级预防措施。第一级预防是有效预防疾病和致残性伤害的发生,需要通过免疫接种、咨询及指导、预防性保健、选择健康生活方式、重视合理行为及精神卫生、安全防护等措施得以实现。第二级预防是防止疾病和伤害导致残疾,需要通过早期筛查、定期检查、控制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早期医疗干预、早期康复治疗等措施得以实现。第三级预防是防止残疾发生后出现更严重的残障,需要通过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康复咨询,支持性医疗及适当的护理等措施得以实现。说得通俗一点:第一级预防是让人们不得病,不受到伤害。第二级预防是一旦患病,也不要导致残疾。第三级预防是即使残疾了,也要想方设法不要造成障碍或减轻障碍。下面举一个如何预防高血压致残的例子,用来说明三级预防。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和其他预防措施,使人们不患高血压,这是第一级预防。如果患了高血压,就要进行血压监测、长期科学服药,避免因为脑出血或脑血栓导致偏瘫,这就是第二级预防。如果偏瘫发生了,就要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功能训练、辅助器具适配、无障碍环境改造、心理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等,“减轻和控制偏瘫造成的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不发展成为残障,或减轻残障程度。这就是第三级预防。

九、为什么残疾预防要抓“早”?

我们经常用“事半功倍”形容费力小而收获大。在残疾预防中,如果注意抓“早”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残疾的发生和发展。所谓抓“早”:一是强调做好一级预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发展中国家引起残疾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传染病、围产期保健差以及各种事故,这些原因造成的残疾占全部残疾病例的70%左右,可见抓好一级预防是多么重要。

二是早期发现。对于已发生的可能致残的伤病,要尽早发现、尽早诊断、积极治疗和训练,尽量避免发生残疾。三是早期干预。残疾一旦发生要早期进行康复治疗,调动残存的功能,尽可能不要造成障碍或尽可能减轻障碍程度,逐步提高患者生活、学习、工作及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十、为什么说人类要进行终生残疾预防?

每个人都希望长寿并健康幸福地生活,所以残疾预防要贯穿每个人的一生,覆盖每个家庭的每个成员。在不同年龄阶段,残疾高发类别是不同的。先天性残疾的发生主要集中在婴幼儿时期;在受教育年龄段则重点防范传染病致残和创伤及伤害致残:在工作年龄段,则要重点防范创伤和伤害致残;随着年龄的增长,要逐步增强对非传染性疾病致残的防范;老年人则要重点防范退化性疾病致残。人的一生都会经历不同的年龄阶段,每个家庭都有不同年龄阶段的成员,所以残疾预防应当结合年龄和残疾性质以及残疾高危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其核心是终生预防残疾。

来源:海东市残疾人联合会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国残疾预防日海东市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