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事实上,突发心血管疾病是有一定规律的。只要避开时间段,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就可以降低疾病的死亡率和风险率。在什么情况下会导致心血管疾病。
当这4个症状出现时,要及时检查心血管系统,刻不容缓!
1.胸痛和胸闷
当胸骨中部出现阵发性压痛和阻塞性疼痛,持续5分钟时,说明发生了心肌缺血,应及时到心内科医生处进行心血管检查。发生心肌缺血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胸闷,少数患者会有濒死感,一般持续5分钟。如果超过20分钟,就意味着他们患有心肌梗塞。
2.不活动后心肌缺血
如果心肌缺血是由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引起的,休息后可缓解。这时就要考虑是否有血管狭窄。如果与活动无关,突然发生心肌缺血,尤其是支架置入三个月内,说明支架内有血栓。
3.手术后气短
对于老年人或做过支架手术的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症状不是很明显。如有胸痛、气短,应先检查心脏,再检查肺功能。此外,如果患者术后出现心搏骤停、心悸、无症状,应先观察频率。如果与心肌缺血症状同时出现,则需要检查冠心病是否加重。手术后心率一直很规律,但如果突然停止,要警惕病情的加重。医院查明早搏的原因,及时纠正。
4.康复时手脚紫癜
接受过搭桥手术的患者术后必须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药物可能会抑制血液中的血小板。如果患者在生活中遇到坎坷,那么皮肤紫癜主要是由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引起的。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使用相同的剂量,患者在刷牙时可能更容易出现紫癜或出血。这些不良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在医生指导下判断是否需要。改变药物的剂量。
当出现以上4种症状时,要提高警惕,医院进行相应检查。另外,如果患者术后服用他汀类药物,出现肌肉酸痛,医院检查心肌酶,以防病情加重。
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注意饮食:
1.控制胆固醇摄入。研究表明,高胆固醇的人患冠心病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5倍。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少吃动物脑骨髓、内脏、蛋*、蟹*等高胆固醇食物。
2.控制脂肪摄入的质量和数量。饱和脂肪酸可以增加血胆固醇,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胆固醇,所以在饮食中要控制猪油、牛油等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3.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维生素C可以增加血管的弹性,保护血管。
4.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膳食纤维可以吸收胆固醇,防止胆固醇被人体吸收。
5.限制盐分。高盐饮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轻度高血压或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应将盐摄入量控制在每天5克以下。每日食盐量为1至2克。
6、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晚餐也不要暴饮暴食,否则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