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栓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如何搞清麻醉知情同意书说的麻醉风险
TUhjnbcbe - 2023/7/14 22:24:00

关于麻醉风险,我们接下来做逐一解释。

首先,请大家将目标锁定在《麻醉知情同意书》中“麻醉风险和潜在对策”的第二部分。

第一行就出现了很多令大家难以理解的词汇。原文如下:与原发病或并存疾病相关:脑出血、脑梗塞、脑水肿;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梗死、心力衰竭:肺不张、肺水肿、肺栓塞、呼吸衰竭;肾功能障碍或衰竭等。

这么多词汇,我们用一两句话是说不清楚的。今天我们先来给大家解释一下前三个词:脑出血,脑梗塞及脑水肿。这三个词当中,一般情况下,前两个意味着病情严重。当然如果是呼吸心跳骤停时间过长后的脑水肿也是非常致命的。前两个更多的是涉及一个中心概念——围术期脑卒中。

我们先来看看围术期脑卒中的整体概念:围手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至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脑卒中是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并且持续24小时以上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现象的脑血管事件,是公认的围术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因此,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知道,它实际上就是围术期中发生的脑血管意外!

虽然一般中小手术只有几个小时,麻醉医生又在手术台旁边严密监测并随时调整血压,术中发生率已经很低。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个发生率一直无法降低至零。术后再合并病人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性质的改变、疼痛因素、乏氧因素或者某些药物的影响,都会增加围术期脑卒中的发生率。如果再合并病人本身既有的脑血管病史等因素,这个发生率会大大增加。而脑卒中一旦发生,轻则残疾、重则致命。因此,防治围术期脑卒中事件的发生一直是围术期相关各个科室的重要工作之一。虽然在麻醉科管辖的这段时间内很难发生,但麻醉科也会通过科学化的调整,为病人出手术室以后的防治打下一些基础。

如果说术中发生率很低、但又无法降低至零,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情况是导致不能完全避免的情况:

各种临床研究或报道当中,伴随疾病是脑卒中的直接相关因素。也就是说,一旦患有某些特定疾病,疾病的关系将与围术期卒中的发生率呈线性关系。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外周血管疾病、心脏病、脑卒中史、颈动脉狭窄或升主动脉硬化等。其中,术前突然停用抗血栓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脑血管病史、房颤及颈动脉狭窄等因素更是大概率增加了围术期脑卒中发生率。因此一旦发现病人具有这些高危因素,麻醉医生及外科医生都会积极予以预防及处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脑血管意外中发生率高的应该是脑出血。实际上,大量数据表明,80%左右的脑卒中事件都是缺血事件。也就是说,即使是高血压的病人,医生最怕的并不是脑出血、而是脑缺血性改变。因为,脑组织一旦出现损害,几乎都是不可逆转的长期损害。如果损害到重要功能区,轻则残疾、重则致命。

就拿高血压为例,手术前医生积极管理血压的目的:一方面,通过合理的降压,使过度紧张的血管系统松弛以储存更多的有效循环血量。这样的好处就是,面对可能发生的剧烈循环波动,充足的循环血量是最重要的保证器官灌注的因素;第二方面,术前充足的降压药物使用时间有利于药物在体内达到平衡,这对减少循环波动是非常有利的;另外经过一段时间的血压调整,有利于改善器官的缺血缺氧情况。不要认为血压高,器官就一定灌注好。相反的是,绝大多数高血压病人的器官都因为供血小动脉的痉挛而处于长期缺血状态。

因此,当医生告知需要好好调整血压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对待。

有关围术期脑卒中的一些问题,我们将在以后陆续为大家讲解,请密切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搞清麻醉知情同意书说的麻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