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栓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救命神器又立功了秋冬心血管意外高发
TUhjnbcbe - 2023/9/13 20:14:00

11月21日晚,

中山大学南校园内西大球场,

一名夜跑男子突发心脏骤停!

危急关头,

医护人员携“救命神器”AED及时赶到,

立即给予除颤。

经过连续抢救,

男子恢复了颈动脉搏动和自主呼吸,

由医院接受进一步救治。

00:22

而这已经是9天里

广州公共场所安装的AED

第二次立功了——

11月13日,医护联合地铁工作人员

为一名心脏骤停的乘客

使用AED进行了两次除颤,

最终使乘客心脏复跳。

随着自动体外除颤仪(简称AED)

越来越多地在公共场所“上岗”,

学会心肺复苏术、使用AED尤为重要!

今天有约君的手把手教学来了,

只需几分钟,掌握救命技能——

01::33

戳下方图片参与AED挑战

巩固你的急救知识:

学会了救命技能,

有约君还想多提醒一句,

近日全国大部分地区迎来降温,

此时也是心血管意外高发之际。

有人问:

“猝死,真的没法防吗?”

得从这个问题说起——

猝死该怪谁?

“心脑肺梗塞,哮喘胰腺炎”

猝死看似防不胜防,但其实有不少猝死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但可惜的是,很多人没有找准“病根”。

许多人将猝死的原因归纳为“常熬夜、精神紧张、常熬夜加班、剧烈运动、不爱喝水、便秘导致排便过于用力等等,但是,这些并不是根本原因,而是诱因。

从病因上分析,临床上常见的猝死,主要与五大类疾病有关,简要概括就是“心脑肺梗塞,哮喘胰腺炎”。

1.第一是心源性疾病,这也是最常见的猝死原因,例如心肌梗死,以及有“不定时炸弹”之称、致死率很高的主动脉夹层。心源性猝死病人在高峰时可占心内科病人的70%。

2.第二常见的是脑源性疾病,例如脑梗塞、脑出血。尤其是脑出血,病情发作快,死亡率更高。一般老年人更多发的是脑梗塞。

3.第三是肺梗塞,肺梗塞与血管病变有一定关系。有些病人血液粘稠度高,容易形成血栓,堵住血管。临床上有些肺栓塞导致猝死的病人,在发病前唯一表现出的“异样”就是处于低氧状态,表现为气促、呼吸困难。

4.第四是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合并肺炎等呼吸道疾病。这也是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猝死病因。许多病人长期患病,在病情急性发作的48小时内可能出现险情。

5.第五是急性重症胰腺炎。在年关将近的冬季,暴饮暴食引发急性重症胰腺炎,也会导致猝死。

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起初表现为剧烈腹痛、腹胀,但神志清醒,送医时甚至能跟医生正常地描述病情,但如果遇到了没有经验的医生接诊,或病人没有意识到病情的凶险性,可能一两个小时,病人突然就死亡了。

“四高一抽”人群

更易被心源性猝死盯上

虽然说猝死不能都怪心脏,但绝大多数我们看到的街头猝死案例,都属于心源性猝死。

针对心源性猝死,心肺复苏术(CPR)非常重要,学会识别心跳骤停的病人是心肺复苏急救的第一步,接着要掌握正确的施救,其中就包括学会使用AED。

我们都知道,留给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抢救“时间窗”并不充裕。

统计显示,猝死发生一分钟内的电击抢救成功率为90%,40分钟内的抢救成功率为50%,90分钟内的抢救成功率则只有6%,因此,心内科医生们常有“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说法。

一般来说,心源性猝死更偏好“四高一抽”人群——高体重(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抽烟者。此外,久坐族,性格暴躁、热情的人士,或者父亲在60岁之前、母亲在55岁之前有过心脏病史,都是危险人群。

猝死,到底能不能防?

医生坦言,对于有心血管高危险因素或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老人,家属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医院近一点”。

当然,这一点不是人人都能做到,那就更得把防范时间提前。毕竟,所有的猝死,都不是突然发生的,一定有长时间的酝酿。

比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中老年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多数都是曾发生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

虽然猝死“猝不及防”,但心肌梗死“有迹可循”:

心肌梗死的症状主要有:

①胸骨后和心前区闷痛,呈胀满或压迫感,持续数分钟以上,也可位于双肩、手臂、后背、牙齿、下颌和颈部;

胸痛频繁;

②上腹持续性疼痛;

③气短、出汗、濒死感、晕厥、恶心和呕吐等。

④有些女性患者则有胃灼热或腹疼、皮肤湿冷、头昏眼花或头晕和不明原因疲乏等症状。

另外,务必重视体检。体检如果查出血糖、血脂、血压高,对身体是静悄悄的伤害,必须重视。

年过四十岁,要常规查血脂,心电图超声、血液检查、颈动脉超声等。血液检查,要包括同型半胱氨酸、口服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甲状腺激素这几项。

不少中老年朋友会忽视颈动脉超声检查,实际上,这项检查与心脑血管的意外有很大的相关性,主要看有无颈动脉狭窄、评估血管斑块是否稳定。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的人,更要重视。

至于头部CT,一般两三年做一次即可。有高血压、高血糖并不需要马上做头部CT,但如果突然头晕,哪怕刚做过CT不就,也要马上复查,这很有可能和心脑血管疾病有关。

秋冬防脑血管病

五大方面做好了吗?

中老年人群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尤要警惕,总的来说,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做好血压的管理和监控

这两天正值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和室内外温差变化大,老年人或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人容易发病,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的人群血压容易波动,诱发心血管意外,要注意保暖。

此时,一定要做好血压管理,每天都要监测血压,按时足量服药。需要提醒的是,血压并非越低越好,建议病人在早餐之前服用降压药。同时,冬季尤其要做到三个“五分钟”:起床在床上躺五分钟,坐起身,停五分钟,下床前,腿垂到床边五分钟。

老人外出活动时最好有家人陪伴,独行的老人可在身上携带急救药品和联系卡片,在卡片上写明姓名、住址、亲友电话以及过往病史,以便发生意外时获得及时救治。

2.严遵医嘱服药

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严格遵循医嘱服药。比如,有的患者患有动脉硬化、血栓等疾病,需要长期吃抗血栓药,千万不要擅自停药。

血栓一旦在某一部位堵塞,就会引起某部位的栓塞。栓塞发生于大脑,会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塞;发生于心脏,会引起心绞痛、心肌梗塞;血栓流入肺脏,则会引起肺栓塞。每一种都可致命。患者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3.低盐饮食,少烟少酒

天气冷了,一些人认为要秋冬季要多补,很容易一不小心就吃多了。此时,饮食一定要节制,不要高盐饮食,尽量少吃腌制食品,食盐过多会加重心脑血管病情。同时,要增加钾的摄入以保护心肌细胞。含钾的食物有:苋菜、油菜、西红柿、苦瓜等。

要少烟少酒。烟酒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刺激心脏,使心率加快,收缩血管,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冠心病和中风发生的机会。过量饮用高度酒,会加速动脉硬化,且对降压药物产生抵抗作用。

4.适度运动

秋冬运动不要过量,身上感觉暖了,稍微有一点汗,是中老年人最佳的运动后状态。另外,不要在气温较低的早晨和深夜锻炼。

5.掌握疾病早期症状和急救知识

在秋冬季这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一定要熟知相关疾病的早期表现。

比如秋冬季高发的脑卒中,它最主要的危害是致残,但也有部分患者会猝死。一旦出现心前区的疼痛、濒死感、胸闷胸慌等症状,要马上拨打,及时就诊。千万别想着自救,任何自救都是在耽误救治时间。卒中的*金救治时间是4.5小时,超过这个时间,能救回来的希望就大大减小了。

文综合自广州日报、健康有约

部分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霞虹、任珊珊通讯员:林伟吟、张阳

图/视觉中国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津

1
查看完整版本: 救命神器又立功了秋冬心血管意外高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