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陈晓华
靶向药物能包治百病吗?如何吃中药?肿瘤病人该怎么吃?肿瘤标志物升高咋办?这些问题,不仅癌症患者和家属关心,普通人也很好奇。
今天,医院组织了一场线上肿瘤科普大讲堂,邀请肿瘤科的多位专家,在线专业解答。
每年4月15日~4月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已经是第26届,主题是“抗癌路上,你我同心”。其实每年这个时候,医院都会组织一些讲座,医院肿瘤科的专家教授来答疑解惑,参与者大多是一些癌症康复俱乐部的成员。
“今年情况特殊,我们就考虑转移到线上,进行一次肿瘤科普大讲堂。”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卢丽琴介绍,和以往只有一两位专家讲座不同,这次的大讲堂,共邀请了11位不同领域的专家,涉及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中药调理等多个方面,每个专家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题目也都是大家比较关心的热门话题。
●靶向药物真的能包治百病吗?
卢丽琴主任:关于靶向药物临床上问的最多就是两个问题。
一、什么是靶向药物?与化疗药物有何不同?
二、是不是所有的肿瘤患者都适合使用靶向药物?
顾名思义,我们体内首先要有相应的靶点,而这个药物就是针对性的治疗这个靶点,从而起到控制肿瘤的效果,这就是靶向治疗。那么什么是我们需要的靶点的呢?就是引起肿瘤发生发展的基因,这些基因由于各种原因发生了突变,使得正常细胞的增殖失去了控制,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那么我们如何找到这些突变的基因呢?那就需要进行基因检测找到它、发现它。从而给予相应的治疗。
因为靶向药物是有靶点的,所以它杀灭肿瘤细胞具有针对性的,是针对那些坏的肿瘤细胞,针对正常细胞影响非常小,所以它与化疗相比不一样,副作用更小,更精准,疗效更好。
靶向药物并非神药,也并不适合所有的患者,所以它不能包治百病。只有体内有相应的基因突变,才有相应的靶向药物。我们医院肿瘤科能帮助你,挑选出你是否适合靶向药物治疗。
●化疗真的可怕吗?
钦志泉主任:虽然肿瘤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但化疗仍是晚期肿瘤治疗不可或缺的方法。化疗有很多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等,但随着药物的不断出现,大部分不良反应都可以通过药物控制。
比如,目前有很多类型的止吐药物,大部分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因为化疗药物对血管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深静脉进行输注,可以使用CVC,PICC,输液港等方法进行安全输液。
●肿瘤如何早期发现
杨柳主任:年全国最新癌症报告,平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谈癌色变时更要科学防癌,如何来早期发现恶性肿瘤是治愈肿瘤、降低死亡率的根本。常见癌种包括肺癌、胃癌、大肠癌、乳腺癌、肝癌、胰腺癌等,早期症状不同,要及时筛查。
●神奇的免疫治疗
赵同伟主任:免疫治疗方式很多,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免疫细胞过继治疗等。目前谈到的肿瘤免疫治疗主要是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包括PD-1/PD-L1和CTLA4抗体等。PD-1/PD-作用机制通过抑制PD-1/PD-L1通路信号来激活T细胞等对肿瘤产生杀伤。
研究证实免疫治疗与传统治疗的联合可以带来更佳疗效,常见模式包括免疫联合化疗、联合放疗、联合抗血管、联合其他机制的免疫治疗和联合放疗等。
相信未来,免疫治疗会给广大肿瘤患者带来越来越多的惊喜。
●中药补药怎么吃
袁国荣主任:我国传统中医中药在肿瘤治疗中,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医中药需要辨证论治,因人制宜。
不同肿瘤时期,使用的中药是不一样的。并不是所有的补药都是好的,都是适合你的,也并不是所有的以*攻*的中药都是有用的。中医中药服用的需要找有经验的中医师,根据你的体质为你进行量身定制。
●肿瘤病人该怎么吃?
汪霄主任: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情况非常普遍,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下降,感染风险增加等多种并发症,最终导致患者生存期缩短。所以肿瘤病人怎么吃尤其重要,不但要吃够,保证热卡,而且要吃好,肿瘤病人提倡高蛋白、高脂肪、低糖饮食,需要品种多样化。
最后,纠正几个常见误区,营养支持不会促进肿瘤生长,肿瘤患者喝汤营养并不好,应该汤和渣一起吃,饮食不要盲目忌口,荤素搭配,药疗并不比食疗好。
●如何照顾肿瘤患者——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
戴雅琴护士长:建议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血糖、血脂等,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量,适当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卧床时膝下垫一长软枕,抬高下肢20-30cm,下肢充分保暖。
卧床期间尽早开始床上被动、主动活动;PICC置管者进行握球训练;在允许情况下尽早下地活动。同时可以穿戴梯度压力弹力袜,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等进行物理预防,必要时根据医生医嘱进行药物预防。
对确诊者应绝对卧床10-14d;禁止按摩、拍打、严禁冷热敷、抬高、制动,遵医嘱给予溶栓治疗。
●请把癌痛说出来
陈韵教授:什么是癌痛?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
为什么要说出癌痛?
1、预测病情,及早治疗
疼痛是世界第五大生命体征,预示着疼痛可以作为我们生命安全的“警示灯”。当患者在出现癌痛时立刻反馈给医生,就可以及时查出可能存在的病变部位,及早处理。
2、药物进步,可防可治
很多患者非常害怕自己最后会“活活痛死”。事实上,癌痛不等于晚期,更不等于无药可救。随着药物及其他疼痛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90%以上的癌痛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3、“晚治”,不如“早治”
我们在临床中经常听到一句话:我能熬尽量熬,真的熬不住了再用止痛药。事实上,初期疼痛没有得到较好控制的病人会出现痛觉敏化,造成“难治性癌痛”。
●肿瘤标志物升高了咋办?
杨思福教授:肿瘤标志物的定义是:伴随肿瘤出现,含量通常是增加的糖类抗原、激素、受体、酶或代谢产物形式的蛋白质、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及其相关产物等成分。
临床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体检发展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患者,肿瘤标志物升高不等于患癌,很多良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肿瘤标志物轻度升高,因此肿瘤标志物升高要重视,但不必焦虑,还需要配合CT、胃肠镜等相关检查,查找肿瘤标志物升高的原因,临床中良性的肠息肉,胃息肉都可引起肿瘤标志物轻度升高。
●肿瘤患者的随访
孙馨教授:肿瘤是一种慢性病,由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存在难治性,目前医学有局限性,所以推荐进行随访,便于尽早干预。
患者随访期间一般需要提供病史,医生做全面的体格检查后,进行相应的肿瘤标志物、影像学、内镜等项目检查。一般随着时间延长,随访频率逐渐下降,遵照肿瘤专科医生建议,一旦出现不适,建议尽早就医。
建议患者保留资料,主动提供病情情况,选择相对固定的医疗机构及医生。疫情期间的随访应注意个人防护,在不影响预后的情况下,建议精简项目,适当延后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