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冬季,又到了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当气温骤降时,人体心脏泵血负担加重,心脏健康隐患增加。在心脏疾病中,急性心肌梗死是比较常见的,也是致死率较高的心脏急症,呈现年轻化趋势。为提高公众防范意识、普及急性心梗规范化救治流程,我国确定每年11月20日为“心梗救治日”,使公众了解急性心梗的危害,增强出现胸痛症状并及时拨打的意识。
“心脏手术做完以后,疼痛感、闷的感觉还有吗?”“没有了,术后恢复也挺好的。”今年68岁的李先生,年初突发活动后胸痛、胸闷、喉部紧缩感,来医院就诊时查心肌标志物升高,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医生启动导管室给李先生完善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发现血管出现90%狭窄伴有血栓形成。经股动脉植入球囊反搏装置后,开通了患者的血管。近期因为再次有胸部不适,经过造影复查,对另一处血管局部狭窄进行介入治疗,术后恢复良好,不适症状缓解。“经常会出现噎着的感觉,喘不上气,过来查了以后,马上装心脏支架,疼痛感就没有了,再来复诊一下后续的治疗和恢复方案。”李先生说。
急性心肌梗死,无论对市民还是心血管医生来说都是难关,像李先生曾经有冠状动脉疾病史,症状再次发作,心血管介入医生就必须分秒必争进行救治,患者对症状的重视和及时就医,也是挽救心肌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心肌梗死如果救治不及时,死亡率可以达到50%至80%,如果一小时内进行救治,死亡率不足3%,6小时之内死亡率5%。出现急性胸痛,一定不要延误时间。”医院副院长方唯一介绍。
由于心梗急救科普和民众心梗急救常识不足,绝大多数心梗患者未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所以很多医疗机构会在每年11月20日“中国心梗救治日”向心血管患者进行科普教育,举办心梗急救主题活动让市民了解、认识、掌握心肌梗死相关知识,提升心梗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那么,什么样的症状需要引起重视呢?专家指出,大部分心梗患者在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心悸、烦躁等症状,对于心绞痛症状的次数增加,发作时间延长以及出现冷汗乏力甚至濒死感,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心肌梗死发病前征兆,要尽早就诊,以防延误诊治。“一旦出现胸痛,要坐下来、静下来,有冠心病的或者有高血压病史的,及时服用药物进行缓解,让血管扩张,让血压降低。如果不缓解,赶快拨打,并向家属求助,医院救治。”方唯一说。
专家也指出,一旦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现,约20分钟内开始出现心肌坏死,6至8小时左右心肌将大部分坏死。所以,如果发现家人、朋友突发急性心梗,应该保持镇静,实施急救,发病期间越早打开阻塞的血管,救治的几率就越大。如果患者突发心脏停止跳动,则需立即就地进行心肺复苏,即持续胸外按压,直至医生到来。
李双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