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8月12日
●地点:
医院
引发肺栓塞的原因:长途旅行、久坐、长期卧床、使用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药物等,以及下肢骨折、创伤、手术、反复静脉穿刺、肥胖、吸烟等因素。
(CFP供图)
本报记者刘蓉
通讯员李琪彬
52岁的张女士最近经历了一场“生死劫”。
7月初,她因下肢骨折接受了手术,术后由于天热,窝在家里不愿意出门,出汗多,饮水又少,很少起身活动。没想到,这些小细节给她带来大隐患。8月12日上午,她突发胸闷痛,伴有大汗、呼吸困难等症状,家人紧急呼叫。医护赶到现场时,她的血压只剩70/40mmHg,怀疑是心肌梗死,被立刻送往医院。
所幸医生判断准确,及时诊断她为急性肺栓塞,最终抢救成功,救了她一命。
紧急救治
骨折卧床病史让医生快速做出准确判断
在患者送医途中,急救医生实时将医院胸痛中心。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陈*及胸痛中心成员立刻赶到急诊抢救室,在把张女士送达急诊抢救室的第一时间,立即给病人装上心电监护仪。
监护显示张女士心率次/分,血压82/50mmHg,而且她的末梢氧饱和度不足80%。要知道,血氧饱和度的正常范围应在95%-98%,低于90%会出现明显缺氧症状。若长时间缺氧状态将造成心、脑等重要器官不可逆性损伤,短时间内还可发生猝死危及生命。心脏超声显示她的右侧心脏扩大,肺动脉增宽,测量的肺动脉压力高达70mmHg。
结合张女士骨折卧床病史,陈*高度怀疑张女士不是急性心肌梗死,而是急性肺栓塞。陈*立刻对她进行肺动脉CT增强检查,显示她的左右肺动脉主干有大量血栓形成,导致肺动脉内压力骤升,心脏急性扩大,诱发梗阻性休克。
诊断明确后,胸痛中心立即给予张女士进行药物溶栓治疗。经抢救后,她的末梢氧饱和度升高到95%,心率下降至80~90次/分,血压也稳定在/70mmHg左右。经过及时治疗,目前,张女士的生命征平稳,胸痛、呼吸困难、头晕等症状明显缓解,昨天已迁出重症监护室。
酷暑高发
十天内连续收治四名急性肺栓塞患者
据陈*介绍,十天内,医院心血管科连续收治了4名急性肺栓塞的患者。急性肺栓塞是急诊常见的急危重症,是心血管的第三大致死因素,起病急,常表现为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咯血、晕厥,常常容易与心梗或者肺病混淆,因此误诊漏诊率高。
为什么会高发?陈*分析,夏日炎热,不少人外出活动减少,且汗出得多,如果此时饮水量不足的话,容易造成血液粘稠,尤其是老年人,基础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容易发生血栓事件导致心梗、脑梗、或是肺栓塞的严重心脑血管事件。
当血栓脱落移行至肺动脉,引起肺动脉栓塞,可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甚至猝死。引发肺栓塞的血栓多来源于下肢的深静脉,长途旅行、久坐、长期卧床、使用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药物等,均可能引起下肢深静脉的血流缓慢、瘀滞,导致血栓形成;此外,下肢骨折、创伤、手术、反复静脉穿刺、肥胖、吸烟等因素也可能引起静脉血管内皮损伤,诱发血栓形成。
如果出现原因不明的气促、突发性的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不明原因的急性或进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症状时,要立即就医,尽早明确诊断,能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
●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陈*
留个心眼
揪出“真凶”
我从事心血管病的诊治工作已有10余年。很多病人由送来时已经处于严重休克甚至心脏骤停的状态,作为一名合格的心脏科医生,应当做到反应迅速,思维敏捷,胆大心细,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的治疗,才有可能挽救一条生命。
张女士的症状,很容易与心梗混淆,因为她的骨折病史,让我多留了一个心眼,最终做出准确判断。
肺栓塞发病率高,长期管理也很重要,如果治疗不及时、不规范,3%-5%的患者会发展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带来更严重后果。高危肺栓塞不及时救治,死亡率58%以上,中高危肺栓塞30天内死亡率高达30%左右。
老年人中常见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有高龄、心脏病、深静脉血栓、恶性肿瘤、手术后、肥胖、长期卧床等。因此,一旦老年人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需立即就医,避免误诊漏诊。急性肺栓塞危险性大,早诊断、早治疗对患者的愈后尤为重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