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栓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2020年心血管领域研究进展深度盘点中
TUhjnbcbe - 2024/2/25 16:54:00
治白癜风要花多少钱 https://m.39.net/pf/bdfyy/dbfzl/

魔幻的年终于马上就要结束了。因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多个行业都受到全方位影响,但这没有阻碍全球医学科研领域停止探索生命奥秘的步伐。

今天,就让梅斯医学带大家回顾一下年心血管领域最有价值的研究进展吧!我们选取了高血压再定义、肠道微生物、秋水仙碱老药新用、心脏移植、心血管疾病与饮食等等诸多顶刊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等你来review~enjoy~

1、JAMABMJ:高血压新定义引争议,如何科学维持健康血压?

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的最新指南中,将最新的高血压定义从≥/90mmHg的标准诊断高血压(我国目前仍用这一标准)改为≥/80mmHg。同时,新版指南将单纯性舒张期高血压(IDH)阈值改为80mmHg。然而,该指南发布后陆续有学者对其进行了质疑。

1月28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发表在JAMA上的研究指出新的IDH定义可能不妥当。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收缩压低于mmHg,而仅舒张压≥80mmHg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心衰、慢性肾脏病、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风险并不会显着增加。同时,根据旧诊断标准诊断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也与上述不良事件风险也无明显关联。

新旧版本对IDH进行诊断,ARIC研究中CVD累积发生率。doi:10./jama..22.

研究人员首先利用美国全国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年间共名成年人的数据,发现根据新、旧版指南IDH的患病率分别为6.5%与1.3%。随后,利用社区动脉硬化风险(ARIC)研究一项纳入名成年人、随访25年的队列进行研究后发现,新版指南确诊的IDH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心衰或慢性肾脏病的风险并不高于血压正常者。

为此,主要研究者JohnW.McEvoy认为,如果一个人收缩压正常(mmHg),那么舒张压高低与CVD风险没有明显相关。而根据版美国高血压指南,仅在美国就有万成年人会因舒张压≥80mmHg而被打上“高血压”标签,但他们并不能从高血压诊断中获益,反而可能接受不必要的治疗。

虽然在传统意义上,高血压是老年人中较为普遍的疾病,但最近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年轻人中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为此,来自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的专家团队进行了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以量化血压类别与年轻人未来心血管事件(CVD)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表在9月3日BMJ杂志上。

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非线性剂量反应它们和CVD死亡风险。doi:10./bmj.m.

研究纳入了18-45岁血压升高大约万年轻人,平均进行14.7年的随访。结果发现,与最优血压状态的年轻人相比,血压正常的年轻人CVD的风险增加19%。同时,在血压分类和CVD风险增加之间发现了一种分级递进的联系(正常高血压-2级高血压:HR从1.35-4.24)。此外,冠心病和中风也有类似结果。

总的来说,与血压升高相关的CVD的人口归因比例为23.8%。而在年轻人亚组中,高血压引起的CVD占年轻人总CVD事件的近1/4。但是,常用的风险预测模型尚未在年轻人中得到验证,支持开始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证据不足。因此积极干预应谨慎。

虽然年轻高血压的干预尚存在进一步讨论的地方,但2月26日同样发表BMJ上的研究证实,即使是没有高血压的人群也应减少食盐的摄入。

试验设计。doi:10./bmj.m.

来自英国伦敦大学的团队纳入了项研究共名参与者,发现24小时尿钠排泄量每减少50mmol,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降低1.10mmHg与0.33mmHg,且该现象在非高血压群体中仍存在。其中,老年人群、非白种人和血压较高的人群降压幅度较大,提示减少食盐摄入可有效降低该三类人群的血压值。

2、NEJM:4项研究揭示——稳定型冠心病或不能从介入治疗中获益

年发表的COURAGE研究显示,定性冠心病(SIHD)患者血运重建较最佳药物治疗(OMT)并无额外获益。对此,医学界存在一定的争议。年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年会(AHA)期间,ISCHEMIA研究再次佐证了上述结果。今年4月,NEJM4篇研究一起公布了ISCHEMIA研究的所有结果。

ISCHEMIA试验由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资助,目的是在中重度SIHD患者中比较OMT与侵入性治疗策略的疗效。共纳入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个中心的例受试者,并随机分为两组:药物保守组(例)和干预组(例)。干预组患者在最佳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冠脉介入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心血管死亡、心梗、心脏骤停复苏、以及因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衰住院的复合事件终点。主要次要终点为心血管死亡或心梗发生。

在3.2年的随访期间,干预组与保守组分别发生例与例主要结果事件。在6个月时,干预组的累积事件率为5.3%,保守组为3.4%;在5年时,累积事件率分别为16.4%和18.2%。组间次要结果相似。干预组有例死亡,保守组有例死亡(HR=1.05)。

随访期间两组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NEnglJMed.Apr9;(15):-7.doi:10./NEJMoa.

研究认为,对于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和中重度缺血患者,与保守药物治疗相比,积极介入策略不能降低缺血性心血管事件或任何原因死亡风险。

那么,不同干预下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是否有差异呢?为此,研究人员应用西雅图心绞痛问卷(SAQ)在随机化前后不同阶段评估患者的健康情况。主要生活质量终点为SAQ总分,次要终点包括SAQ的心绞痛频率(AF)和生活质量结果(QoL)。

主要结局SAQ总分结果支持在3个月时、1年和3年时干预组可使患者获益。其中,每日/每周心绞痛或每月至少1次心绞痛的患者获益最多。次要结果显示,在血管造影后行PCI或CABG可明显缓解心绞痛。在1年时,干预组和保守组患者无心绞痛的比例分别为50%与20%。

两组SAQ随时间的变化。NEnglJMed.Apr9;(15):8-.doi:10./NEJMoa.

由此可见,较单纯药物保守治疗相比,介入治疗可以提高SIHD和中、重度缺血患者中健康状况。

此外,同时在NEJM报道的ISCHEMIA-慢性肾病试验中也发现,介入和保守治疗对该组人群没有显著差异。综合考虑上述几项研究结果,梅斯医学认为:对于病情稳定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按照现行指南原则予以最佳药物治疗应作为其主要治疗手段,对于冠脉支架治疗的适应证应该更为严格的掌握。

3、Lancet双重磅:70岁开始降脂还来得及!

动脉粥样硬化在生命的早期就开始了,随着多年的发展,最终引发包括心肌梗死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在内的急性心血管事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作为这一过程的核心驱动力,是所有指南中一级与二级预防的主要治疗目标。

既往多项研究(多为40-50年前的队列研究)表明,70岁以上老年人临床事件的发生与胆固醇的升高相关性不大,且此类高龄人群被几乎所有的临床药物试验列为除外条件,因此高龄血脂管理证据一直存在争议。而随着寿命的延长以及年轻人心梗事件发生率下降,高龄人群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相对升高。加之当年入组的年轻人现在逐渐走向老年,因此,了解LDL-C水平对高龄老年人心血管发生的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11月10号,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团队发表在Lancet杂志上的研究发现,年龄在70-岁的人群LDL-C水平升高也会增加心梗以及ASCVD风险。

研究人员调用了.11-.02期间哥本哈根一般人群研究(CGPS)纳入的9万多名年龄在20-岁的、无基础心血管病和糖尿病且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数据。在进行了平均7.7年的随访后发现,LDL-C每升高1.0mmol/L,总体心梗风险和ASCVD风险分别增加34%与16%,其中70-岁年龄段老年人尤为显著。

不同年龄段LDL-C基线水平与每0人心梗和ASCVD发生风险的关系.doi:10./S0-(20)-9.

进一步分析发现,与LDL-C低于3.0mmol/L的人相比,年龄段在80-岁与70-79岁且LDL-C水平高于5.0mmol/L的人群(例如家族性高血脂症)心梗风险分别增加%与82%,ASCVD风险分别增加90%与25%。研究还发现,LDL-C每增加1.0mmol/L,70-岁的人群每0人发生心梗和ASCVD风险最高。但所有人都进行中等强度的他汀治疗的话,70-岁人群中需要预防一次心梗和ASCVD的人数则最少,即该群体能在他汀治疗中受益最多。

由此可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70-岁高龄人群进行心梗和ASCVD的预防显得格外重要。十分有趣的是,就在同一天,Lancet发表的另外一篇与LDL-C相关的系统性回顾与meta分析进一步对上述结果进行了佐证。

这项研究是由哈佛医院MarcSSabatine团队对.03-.08期间发表的29项临床试验进行荟萃分析,旨在寻找老年患者LDL-C降脂治疗的证据。共有24万余人纳入本次分析,中位随访时间为2.2-6.0年。

老年(≥75岁)与稍年轻(<75岁)患者降LDL-C治疗与心血管风险的关系.doi:10./S0-(20)-1.

分析结果显示,LDL-C水平下降能够显著降低老年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75岁以上与75岁以下老年人LDL-C每降低1.0mmol/L,主要心血管风险分别降低26%与15%,并没有统计学差异。同时,他汀与非他汀类药物(如依折麦布和PCSK9抑制剂)的保护作用没有明显的差异。其中,心血管死亡、心梗、卒中、冠脉重建分别降低15%、20%、27%与20%。

上述两项研究表明,70岁甚至是75岁以上的老年人仍能从降脂治疗中获益。无论年龄多大开始降脂治疗都不算晚。

4、JACC:万人群数据显示,男性更易得心梗,女性预后更差?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等特征。根据全球疾病负担国际合作研究年发布的报道,冠心病是全球第一位的死亡原因。近十几年来,冠心病死亡率在发达国家呈持续下降趋势,而在低中收入国家呈上升趋势。

年发表在BMJ子刊上的研究显示,男性冠心病及心梗死亡率高于女性。但已发生过冠心病事件后,复发冠心病事件的概率似乎并不存在性别差异。10月13日,来自荷兰乌德勒支大学发表在JACC上的研究对上述结果进行了进一步论证。

研究人员通过美国保险数据库获取患者数据,共纳入非冠心病人群名,-年间发生心梗人群名。在进行多因素校正后,较之男性,无冠心病史的女性发生心梗的风险为0.64,有冠心病史的为0.94。同时,没有冠心病的人群中,女性新发冠心病的风险为男性的0.53,新发心梗的风险为男性的0.87。

CVD发生风险的性别差异。doi:10./j.jacc..08..

进一步分析发现,没有冠心病的女性相较于男性,全因死亡率为0.72,而有心梗的人群全因死亡率为0.90。由此可见,非冠心病组中,女性罹患心梗、冠心病、心衰和全因死亡的风险低于男性,但在心梗组中,男女复发的风险较为相近。

5、Cell:CVD相关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可通过肾上腺素能受体运转

来自克利夫兰诊所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肠道微生物副产物,这种副产物在临床和机制方面均与心血管疾病(CVD)有关。这种名为苯乙酰谷氨酰胺(PAGln)的代谢物已被证实通过肾上腺素能受体发挥作用,导致血小板活性和聚集增强,并在体内形成血栓。

该团队使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发现血浆代谢物苯乙酰谷氨酰胺(PAGln)与心血管疾病(CVD)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有关,例如心肌梗塞,中风或死亡。

PAGln是肠道微生物分解必需氨基酸苯丙氨酸的副产物。苯丙氨酸存在于许多植物和动物来源的蛋白中,包括肉类和豆类。该团队称,蛋白质被消化并分解成单个氨基酸后,大部分苯丙氨酸被小肠吸收。到达大肠未被吸收的苯丙氨酸可被肠道菌群代谢,形成苯丙酮酸和苯乙酸。苯乙酸经肝脏代谢后产生PAGln。控速步骤是细菌利用苯丙氨酸作为能量来源,最终生成的代谢物会转化成PAGln。

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PAGIn与心血管疾病和人类死亡有关。doi:10./j.cell..02..

该团队开始研究人员使用了一个叫做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新兴平台来识别与心血管疾病(CVD)相关的血浆代谢物。他们选择了2型糖尿病(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因为这些患者更有可能出现与CVD相关的代谢紊乱,从而增加研究者发现新途径的可能性。

接下来,发现肠道菌群衍生的代谢产物PAGln可增强全血、分离的血小板和动脉损伤动物模型中与血小板活化相关的表型和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具有人体功能和基因工程研究以及无菌小鼠的微生物定植,结果表明porA基因有助于膳食中的苯丙氨酸转化为苯乙酸,随后宿主产生PAGln和苯乙酰基甘氨酸(PAGly)可以提高血小板反应性和血栓形成潜力。使用遗传和药理学工具进行的功能获得和功能丧失研究均显示,PAGln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包括α2A,α2B和β2-肾上腺素受体)介导细胞事件。因此,PAGln代表了一种新的促进CVD的肠道微生物群依赖性代谢产物,能通过肾上腺素能受体发出信号。

该团队扩展了对糖尿病和心脏病潜在肠道微生物群机制的了解,并展现了它们作为治疗靶标的潜力。总的来说,这项研究使用了新工具,展示了我们吃的食物是如何通过肠道微生物与健康和疾病风险联系在一起的,这可能为未来个体化的心血管疾病诊治提供帮助。

6、BMJCirculation:少吃红肉,多吃植物蛋白,可降低冠心病发病风险

肉食在人类饮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居家过日子还是逢年过节,只要一顿饱腹的肉味就能带来极大的幸福感。然而,已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大量的食用哺乳动物源性食物可增加患癌风险以及CVD风险。

12月2日,发表在BMJ杂志上的一项超4万人的30年随访数据显示,过量食用红肉与冠心病发病风险呈正相关,而减少红肉的摄入,用植物蛋白、全麦谷物或奶制品代替,则可降低冠心病发病风险。

研究人员随访了来自年-年期间名美国男性,参与者没有CVD和癌症。同时,研究人员要求参与者于年及此后每4年填写一份半定量的食物频率调查表,包括病史、生活方式和特殊的饮食习惯等详细信息,以更新关于潜在风险因素和新疾病发生的信息。

研究结果显示,在对饮食和非饮食风险因素进行多变量调整后,总红肉、未加工红肉和加工红肉的摄入量均与较高的冠心病风险相关。每天增加一份红肉的风险比分别为1.12,1.11和1.15。而每天摄入一份植物蛋白(坚果、豆类和大豆)可降低冠心病发病风险。用全谷物和乳制品代替红肉,用鸡蛋代替加工红肉同样可降低冠心病发病风险。

用其他食物替代总红肉、未加工红肉和加工过红肉后,与冠心病相关的危险比.doi:10./bmj.m.

此外,与红肉相比,牛奶(脱脂和全脂)、酸奶和奶酪的可将冠心病发病风险降低10%到22%。当一份加工过的红肉被一份乳制品所取代时,它们之间的关联更加明显。然而,用鱼肉(黑鱼,金枪鱼罐头和其他鱼)替代红肉与冠心病发病风险无关,这可能是因为不同类型的鱼肉以及不同的加工方式所导致的。研究发现,黑鱼的摄入量可降低冠心病发病风险,而其他鱼类的摄入量与较高的冠心病发病风险有关。

其实,植物蛋白对心血管的作用早已被证实。4月7日,美国哈佛医学院公共卫生中心的专家团队对3项前瞻性研究的结果进行汇总后发现,增加大豆异*酮的摄入可以降低男女CHD风险。

doi:10./CIRCULATIONAHA..046.

在整个队列中,在个随访人年中,共记录了例CHD病例。在多变量矫正分析中,异*酮(大豆中的一种活性物质)摄入降低CHD风险13%。每周至少1次和每月不足1次相比,食用豆腐与患CHD的风险降低18%,但喝豆浆没有此相关性(HR0.87[0.69-1.10])。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女性中,豆腐与冠心病的良好相关性在年轻女性和绝经后未使用激素的女性最明显。

由此可见,用高质量的植物性食物,如豆制品(如豆腐)、坚果或大豆代替红肉,可以降低患CHD的风险。

7、NEJMLoDoCo2研究:秋水仙碱在慢性冠心病患者中的作用

秋水仙碱是一种抗炎药,最初从秋水仙花(秋水仙花秋水仙花)中提取,古希腊人和埃及人使用。与canakinumab选择性抑制白细胞介素-1β相比,秋水仙碱具有广泛的细胞效应,包括抑制微管蛋白聚合和改变白细胞反应性。

最近一项试验的证据表明秋水仙碱的抗炎作用可降低近期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但对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发生此类风险降低的证据有限。

为此,有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低剂量秋水仙碱(LoDoCo2)的随机、对照、双盲、事件驱动试验,以确定与安慰剂相比,每天服用0.5mg秋水仙碱是否可以预防慢性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

NEnglJMed;:-.DOI:10./NEJMoa

这次报道的是LoDoCo2研究结果,实际上在年ESC年会上已发布了部分结果,再次证实小剂量秋水仙碱可能具有神奇的作用。

在这项随机、对照、双盲试验中,研究者给慢性冠心病患者分配了每天一次0.5mg秋水仙碱或匹配的安慰剂。主要终点为心血管死亡、自发(非程序性)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风或缺血驱动的冠状动脉再血管化。关键的次要终点是心血管死亡、自发心肌梗死或缺血性中风的综合。

结果发现,秋水仙碱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在例患者中(6.8%),而安慰剂组的发生在例患者中(9.6%)(危险比=0.69)。一个重要的次要终点事件发生在秋水仙碱组中的例(4.2%)和安慰剂组的例(5.7%)(危险比=0.72)。

主要终点和关键次要终点的累积发病率。DOI:10./NEJMoa

与安慰剂组相比,秋水仙碱组的自发性心肌梗死或缺血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复合终点)、心血管死亡或自发性心肌梗死(复合终点)、缺血驱动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和自发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秋水仙碱组的非心血管疾病死亡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危险比=1.51)。

在本研究中,慢性冠心病患者大多数已经接受了有效的二级预防治疗,每天服用0.5毫克秋水仙碱可使心血管死亡、自发性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风的相对风险降低31%,或缺血驱动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主要终点)比安慰剂的危险比为0.69。秋水仙碱对主要终点和所有次要复合终点的每个成分的作用似乎是一致的。

试验结果表明,在慢性冠心病患者中,中小剂量秋水仙碱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安慰剂。

总之,在这项涉及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随机试验中,对于大多数已经接受了二级预防治疗的患者,每天一次服用0.5毫克秋水仙碱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低于那些服用安慰剂的患者。

8、JAMAJACC齐发文:高敏肌钙蛋白水平预测心血管风险的新作用,有望改写指南

去年,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发表在BMJ的一项研究显示,无论年龄,肌钙蛋白水平的升高都代表着高度的死亡风险,特别在19至29岁年轻人中,心梗死亡风险比水平正常的人高10倍!

为此,肌钙蛋白对CVD预测甚至死亡风险的评估被进一步研究。其中,高敏肌钙蛋白(hs-cTn)医院大型实验平台。3月17日,发表在JACC上的研究评估了即时hs-cTn检测试剂盒(POC-hs-cTn)对心梗疑似患者的诊断价值。

doi:10./j.jacc..12..

本研究纳入了急诊疑似心梗的患者,主要目的是比较POC-hs-cTn试剂盒与中心实验室确诊试剂盒的诊断差异。最终纳入分析了名疑似患者,有名患者确诊,POC-hs-cTn试剂盒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95,并且与其他hs-cTn试剂盒无明显差异。浓度3ng/l时,45%的低风险患者的阴性预测值(NPV)为%(95%CI:99.4%-%),浓度60ng/l的高危患者的阳性预测值(PPV)为76.8%(95%CI:68.9%-83.6%)。

研究结果显示,即时hs-cTn检测试剂盒对疑似心梗患者有很高的诊断率,且与实验室的高敏肌钙蛋白试剂盒无明显差异。

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院(AHA/ACC)胆固醇指南根据CVD及高危因素将患者分组并进行针对性的降脂治疗。然而,美国哈佛医学院Brigham医院8月5日JAMA子刊在线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该指南对心血管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评估方法存在缺陷,应将高敏肌钙蛋白水平纳入其中。

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名入选PEGASUS-TIMI54研究的患者,所有患者在纳入前1~3年发生心肌梗死,至少50岁,至少有1个高危因素。然后根据年AHA/ACC胆固醇管理标准,对患者分为极高危和非极高危两个组。

结果发现,高敏肌钙蛋白I水平超过6ng/L(风险阈值)的非极高危患者3年CVD发生率(9.1%)与极高危患者(8.8%)一样。而在指南界定的极高危患者中,高敏肌钙蛋白I水平低于检测下限(2ng/L)的患者中CVD的发生率(2.7%)与非极高危患者(5%)相似。同时,根据临床标准评估的极高危患者中3年CVD发生风险是非极高危患者的2倍。

增加高敏肌钙蛋白I(hsTnI)后对CVD风险重新分类情况。doi:10./jamacardio...

进一步将高敏肌钙蛋白水平加入评估后,11.9%的心血管病患者重新归类,其中,9.1%(1/11)的极高危患者和25%的非极高危患者被重新分类。

为此,研究者指出,年AHA/ACC胆固醇管理指南对心血管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评估方法存在缺陷,将高敏肌钙蛋白水平加入到指南提出的心血管风险评估方法中后,可明显改善对心血管病患者的风险分层。

9、Nature:中国两名男子率先接受开创性干细胞治疗心脏病

实施这项手术的心外科医生表示,中国的两名男子是世界上首批接受“重新编辑”干细胞的心脏病实验性治疗的人,并在一年后成功康复。

从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如图)中提取心肌,NCMIR/SPL,ThomasDeerinck

在年5月份,实施这项手术的中国心外科医师王东进告诉Nature杂志,这两名男子被注射了来自诱导多能干细胞中提取的心肌细胞,这是多能干细胞技术在治疗受损心脏方面的首次临床应用。目前,尚无相关结果发表,因此没参与该研究的研究人员告诫说,尚无办法确认该治疗是否有效,不知道所报道的益处是由于iPS衍生的细胞所致,还是仅仅是由于伴随iPS的心脏搭桥治疗所致。

南京生物技术公司(帮助治疗)的负责人王嘉显表示,研究小组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公布这两名患者的研究结果,他们在研究中使用心肌细胞进行治疗。他们已经获得批准将研究范围扩大到另外20名患者。

年1月,日本的心脏外科医师YoshikiSawa将用于治疗心脏病的多能干细胞衍生的心肌细胞引入一位心脏病患者体内,他们正在使用一种代替性方法,即把细胞片移植到心脏上,而不是注射到器官中。

10、Circulation:接受移植的猪心脏将成为可能

对于患有严重心力衰竭和某些其他对其他疗法无反应的心脏病的患者,心脏移植通常是他们生存的唯一希望。根据美国器官共享网络的数据,年,美国的外科医生进行了例心脏移植手术。需要新心脏的患者通常要等待六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使供体器官变得可用,而且通常需要更长的时间。对于许多人来说,等待时间太长。

根据Circulation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外科医生可能会在明年内将猪的心脏移植到人体内。来自麻省总院(MGH)的这项新分析背后的团队指出,最近的一些基因工程和药物开发方面的最新突破可以帮助实现猪与人之间的心脏异种移植,可挽救许多生命。

作者解释说,例如,基因工程帮助阻止了灵长类动物的免疫系统将猪心脏作为外来伤害而攻击它们,临床医生认为同样的过程也可能与人类合作。这里还对猪进行了工程改造,可以产生一种人类蛋白质来限制血液凝结,从而解决了通常与心脏异种移植有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对于血栓形成的生理调节(左),暴露于人血的猪内皮通过抗猪抗体的结合而被激活,从而形成血栓形成前的环境(中)。

该团队研究人员还开发了新的药物,当器官来自不同物种时,一些药物可以抑制移植受体的免疫系统。如果这一非凡的成就证明是可重复的并且可以进行下去的,那么心脏异种移将有望实现。

药物开发的创新也使心脏异种移植成为可能。移植接受者必须服用抑制免疫系统的药物,以防止器官排斥。Pierson说:“但是,当您将猪的器官放到狒狒中时,这些药物就无效了。”他暗示,传统的免疫抑制对人类也无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Pierson与其他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了单克隆抗体,该抗体可阻断称为“共同刺激”分子的CD40和CD。这些单克隆抗体比常规免疫抑制剂更有效地防止人或狒狒免疫细胞攻击猪器官。

最后,作者回答了将动物器官移植到人类中是否可以传播传染病的问题,当前的冠状病*大流行引起了人们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0年心血管领域研究进展深度盘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