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栓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垂医救治全新技术引领心脑同治我院首例
TUhjnbcbe - 2024/5/11 17:31:00

年7月14日,我院心内科团队成功完成了我院首例心腔内超声(ICE)引导的左心耳封堵术(LAAC),标志着我院心内科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向更高的难度,更新的技术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患者是63岁的男性,阵发性房颤病史,4个月前因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于我科住院治疗,住院期间患者突发急性脑梗死,头颅MRA未见明显颅内血管粥样硬化狭窄,经食道心脏超声提示左心耳血栓,诊为心源性脑栓塞,开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1月后行冠脉介入评估后于前降支植入支架1枚。3月后复查经食道心脏超声提示左心耳血栓消失,住院评估房颤血栓栓塞CHA2DS2-VASc评分4分,抗凝治疗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3分,左心耳封堵术会显著减少再次脑卒中风险,并降低抗凝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增加的出血风险。患者和家属非常对我院心内科医疗服务非常认可和信任,同意行左心耳封堵术。

左心耳封堵术是一项微创介入手术,能帮助血栓栓塞高危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并代替抗凝药物治疗。但传统的左心耳封堵手术需要在术中由经食道心脏超声指导,术中需要全麻,而这个患者在最后一次的无痛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过程中出现了心脏停搏,不除外镇静药物相关,因此麻醉的心血管风险极高。陈方院长查房后,组织了心内、心外、神内、神外、麻醉、放射、药师等多学科的术前讨论,决定采用新技术心腔内超声引导下进行左心耳封堵,手术过程无需麻醉镇静,最大程度减少术中风险。7月14日,心外科郎利主任,麻醉科傅润乔主任到场技术支持,皮林主任带领介入专家包恩泽首先置入右室电极备用临时起搏,电生理专家富丽娟放置心腔内超声,在超声成像引导下进行房间隔穿刺,完整显示左心耳位置及其与肺静脉开口和二尖瓣的毗邻关系,进行左心耳造影,患者左心耳呈多叶菜花形,开口约22mm,根据开口直径及心耳深度选择LT-LAA-封堵器,沿着输送鞘将封堵伞一次释放达到理想位置,完美展开,造影显示左心耳口封堵完全,超声显示二尖瓣启闭正常完全无影响,手术时间不足1小时,患者全程清醒,耐受性良好,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转回病房即刻恢复自主饮食,术后两天康复出院。

这是我院首例左心耳封堵术,将心腔内超声技术与左心耳封堵术完美结合,即简化了手术过程,减轻患者的痛苦,也大大降低了手术的麻醉风险,填补了我院的技术空白。未来,心内科将继续大力推广应用此技术,为房颤患者的卒中预防带来更安全、更多元的治疗选择,让更多房颤患者获益。

科普小知识

1、为什么要做左心耳封堵?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其最主要的并发症是血栓栓塞,其中又以脑卒中最为常见,危害最大。而心房血栓90%以上存在于左心耳,左心耳中血栓形成使脑卒中发生率增加3倍。左心耳封堵术能够显著降低因为房颤在左心耳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引起的脑栓塞风险,术后无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降低患者的出血风险。

2、为什么要做心腔内超声?

心腔内超声(ICE)就是将发射超声波的探头经静脉或动脉入路送至心腔内,在心腔内成像,图像质量比普通的经胸超声心动图更清晰,检查过程比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更舒适,主要用于指导心律失常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先心病封堵术等心脏介入治疗的准确定位和手术过程的实时监测。

心腔内超声技术除了可以提高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还可以有效减少术中X线的用量,减轻辐射对患者和医生的伤害,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可以实现“零射线”手术;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造影剂过敏等特殊人群,可以实现“零造影剂”完成手术。

医院心脏中心,实行全年24小时工作制,联合急诊科、急救指挥系统、医联体等多个学科的力量,医院形成了较紧密的协作关系,完善急性胸痛患者的“绿色通道”建设,开辟了胸痛患者急救通道,保证胸痛患者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治疗。实行“一键启动导管室”制度,医院及医生明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转入该院导管室行介入治疗,避免急性心梗患者院内救治延迟。

图文

富丽娟

美编

齐冰洋、孟莹

审核

皮林

编审

王贺

1
查看完整版本: 垂医救治全新技术引领心脑同治我院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