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栓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ICU里逆行的红色娘子军坚守着新
TUhjnbcbe - 2024/6/19 3:14:00

新冠肺炎抗疫任务中,她们是一支平均年龄仅有26岁的“红色娘子军”,她们巾帼不让须眉,坚“守”住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用实际行动撑起了抗疫“半边天”。

2月28日上午9时30分,在医院光谷院区ICU病房里,医院、医院两个团队医生开始为王强(化名)实施有创呼吸机试脱机,在气管插管内给氧5L/min的情况下,王强的各项生命体征十分平稳。2小多时后,医生们将ECMO管道撤除出了王强的血管,他也成功脱离了ECMO支持。不久将转到普通病房。

50岁的王强病情好转,犹如一支强心剂,给所有的医护人员带来信心。都说给重症病人上ECMO难、撤ECMO更难,但最难的是这一过程中的守护。

医院光谷院区护心队队长,心内科主任汪道文教授说,“ECMO的管理是个精细活儿,稍有不慎ECMO就不是救命而是致命。其中功劳最大的就是我们的护士。”

ECMO,终极救命武器

随着疫情扩大,医院成为“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和光谷院区两大院区分别设立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集中收治的都是新冠重症及危重症病人。

2月9日,管志敏作为医院心内科CCU护理的骨干,第一时间接到任务来到了光谷院区,时刻准备着。

在临床中发现,20%危重症病人存在心脏损伤。在例行的光谷院区疑难病例讨论会上,医院护心队队员、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周宁提出来,人是一个整体,在对抗新冠病毒时,病人心脏和肺部是需要同时战斗,只有保护好心脏,病人才有可能全身心地去对抗肺部感染。这也是护心队成立的意义。

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肺”,对重症呼吸衰竭有独特疗效。但很多人把ECMO当成续命神器,而在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的救治中,ECMO是用来救命的。在最优呼吸机参数通气情况下,如果病人还有难以纠正的严重低氧血症,应该尽早启动ECMO,而不是等到无计可施时用来延续生命,那时候其实已经失去了实际治疗意义。

可见ECMO这个救命仪器,在平日的医疗中并不是常规治疗手段,很多其它专科的医护人员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前或许都没有使用过,没有培训过的操作流程,稍有不慎后果将不堪设想。

“ECMO护心小组群内消息一响,所有医生护士都会第一时间查看,是有什么突发情况吗”管志敏说,“看到王强顺利恢复中,现在能吃能喝,大家都很开心,因为过程实在是太艰难了!如果救不活,我们都会很受打击。”

最开始,光谷院区重症ICU里,ECMO操作的专科护士只有管志敏一个人,从机器耗材准备、设备调试、预充、电源气源、吸引装置,只能是她一个人完成。上海医院队的护理人员技术也很强,但没有ECMO的护理经验。

“王强上了ECMO的第一个星期是我最痛苦的时候!因为没有人能够接替你的活,电话时刻响起,整晚睡不着觉!”管志敏回忆说,后来慢慢好了,医院派人过来,医院医疗队的护士也在努力学习,大家一起协作,现在ECMO病人的护理工作顺利多。

一人一策的精细管理

ECMO为危重症病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它其实就是一个高度精密的仪器。ECMO正常运转期间,机器、心脏、肺脏、血管升压药、管道打折或者渗漏、氧压、流量、转数等等,环环相扣又相互影响,任何一个处理不当,对于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来说可能就是致命的。

“虽然平时我能够熟悉操作医疗设备,但为王强ECMO的上机,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管志敏说,首先是氧源和空气源的问题。以往ECMO医院墙体的中央供氧,但现在这种特殊时期,因新冠肺炎,全院所有的病人都在用氧,氧压不稳定。就会导致氧源和空气源压力不平衡,机器出现不停报警。所以只能是使用移动氧气瓶,只能手动调整到一个合适氧压使用值,即保证病人供氧,又保证机器能够正常运转。

“为了保险起见,那一天我提前两个多小时进入到ICU调整ECMO设备上的各个参数,接移动氧瓶,一点点手动调节,最后才找到一个6-7左右的氧压值。机器才没有报警。”管志敏回忆说。

“最难的不是技术层面,而是心理压力。”医院心内科主任汪道文教授说,ECMO一分钟两三千转速,一旦操作不严密,不仅连累其他设备的运转,还会毁掉整个系统,甚至让病人的血喷溅整个病房。

有护理人手,却不是能护理ECMO的专科护士。特别是上机的操作,在很多的地方都是体外循环师进行的。虽然有护理团队了,但也只有管志敏和张盼盼两人能够独立完成所有的操作。“技术性太强了,ECMO非常规仪器,很多的时候并不会用到它。毕竟终极的救命武器嘛。”但团队护士来自心内科、重症ICU、心脏大血管外科,也有接触过,一般性的护理能力还是有的,而且大家特别的好学,包括医院医疗队的袁立护士长团队也特别的优秀和敬业。在最初的几天,管志敏护士会在ICU病房里呆很长的时间,对每位护士们加强培训,让每位守护护士能熟练掌握护理操作要点、仪器报警的处理流程、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心内科CCU的ECMO护理培训也是我负责的,平均一个月有1-2次的全天的专科培训。”管志敏说,包括设备预充、配合医生建立ECMO系统、日常护理、故障排查。都有一个完整的学习流程。以实际操作为主,考核人也是被考核人,大家在每一次的考核中“纠错”,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毕竟ECMO设备不常用,就很容易忘记操作。必须要加深印象,在万一使用时就必须要能马上应对和处理。

由于王强病情很重,入院后炎症因子也很高,所以在ECMO治疗的同时,还并连了血液净化设备,24小时不间断的治疗,同时还要泵入多种药物。这就意味着病人必须要时刻守护着,能够随时应对着各种不可预料的各种突发状况。

竭尽所能地坚“守”

ECMO从置管到拔管9天时间,医院护理团队7人和医院医疗队6人专班守护,4小时轮班,24小时坚守。但紧急状况还是发生了。

一天晚上8点,刚刚顺利交完班,值班陈红护士突然听到仪器报警。正常运转的机器突然流量很低,只有零点几,跟转速三千的流量一点不匹配。“不能慌,想一想哪里出错了!”她让自己冷静下来,一边排查了管路有没有打折,病人容量够不够,机器藕合剂够不够等外界因素,一边呼叫医生帮忙联系护心队。在所有外界因素处理和排查后,仪器报警仍未消除。陈红立即启动手摇泵以保障患者的灌注。30分钟后,护心小分队周宁、汪璐芸医生和管志敏、张盼盼护士紧急赶到病房,排查出可能因为病人体位稍稍改变,让管路口紧贴血管壁,导致流量下降,最终及时调整了管路位置,流量立马升起来,机器得以正常运转。

ECMO成功置管后有一项很重要的观察指标—ACT(激活全血凝固时间),必须保证它在一个安全的范围-秒,过低会出现血栓最终导致管路堵塞,过高会引起全身脏器出血,比如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所以她们需要根据ACT的值来调整抗凝药的剂量及速度,常规2小时需要测一次,但是如果病人情况不稳定需要1小时甚至半小时就要复查。而相对此时病人血管条件那样差,护士们依旧要克服了困难,规范ACT监测流程,确保测得值的准确性,为医生的准确抗凝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平时,这些操作都是可以很轻松完成。但是现在大家穿上全套防护装备后,就变得很笨拙,4小时的值守都有点忙不过来。测定ACT、观察机器转数与流量、氧气瓶余氧够不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同时还要应对病人肢体的被动运动。

2月29日晚11时,ICU病房的VAECMO病人突发管道血栓,系统停转。由于病人生命高度依赖ECMO系统,一旦长时间停机或者撤机,病人可能会很快死亡。护心小分队周宁、汪璐芸医生和管志敏、张盼盼、医院ICU病房,经过一小时重新调整、更换管道,重新打通了病人的生命线,为他的生命赢取了希望。

“需求就是命令,一分一秒就是生命的等待。”护心小分队的后勤保障员唐娜娜,从接到电医院,准备需要的物资,很多专科没有的器械她就一个接一个打电话,把所需要的器材送到科室,生怕中间需要其他的器材不敢离开,一直守到手术结束。护心小分队的每一个人都在努力着从死神手里把病人抢回来。(工人日报记者张翀通讯员童萱)

1
查看完整版本: ICU里逆行的红色娘子军坚守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