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是人体内“最活跃”的一个器官,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跳动,为人体内的其他组织泵血,维持人体机能的运转。当年轻的时候,人们会将心脏砰砰跳的感觉,称之为“小鹿乱撞”、“心动”,但人到中年,还容易心脏“砰砰”乱跳,不容忽视。
在临床上,将成年人身上出现的心房颤动称之为“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症状之一。这也是一种增龄性的疾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在成年人身上总的发病率为1%,而40岁至50岁左右的人出现房颤的风险是0.5%,80岁以上的老年人出现房颤的风险会提高至8%至13%。
满足以下几种特点的人群,更容易被房颤盯上
① 长期进行高强度的工作,工作压力比较大的人;
② 存在三高疾病的慢性病患者;
③肥胖人群;
④ 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
⑤ 有房颤遗传因素的人群;
⑥ 不爱活动,喜欢喝酒的人;
⑦ 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史或心力衰竭病史的患者。
这些人都可能因为这些危险因素比常人更容易诱发心律失常,人体也会因此更容易出现房颤,更容易损伤心脏功能,诱发疾病。
当真的出现房颤后,人们应该怎么办?
房颤是一种会不断发展的疾病,一开始可能只是偶然发作的房颤,随着发病的频次逐渐提高,可能出现短阵房速、房扑、阵发性房颤以及持续房颤。当持续出现房颤后,血液很可能集中在心脏的心房内,更容易诱发血栓。
人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抗凝,避免诱发脑卒中、心梗等血栓性疾病。通过服用一些抗凝的药物来抑制血栓凝聚。这需要遵照医嘱及时的用药。
人们可以配合医生,及时的稳定原本存在的慢性病,比如血压、血糖以及血脂,这几项指标稳定的越好,疾病风险也会下降的更低。
第二件要做的事情时,对抗心律失常,尽快恢复窦性心律。
在抗凝后,人们只能解决短时间内的问题,但无法改善病情。既然是房颤引发的,也该尽快的稳定心律失常的问题,通过抗心律失常药物来对抗疾病。
患者能够在这里做的是3件事。
首先,保证足够的睡眠。这能够让人体在睡眠过程中有足够的血液供给,并且帮助人体恢复原本的窦性心律。
其次是学会放松,减轻心理压力。当人们总是沉浸在疾病的压力中时,很可能导致疾病难以恢复。人们应该相信医生,并且通过自己的方法来缓解压力。和家人朋友多交流,平时多出去溜达溜达,但避免高强度的锻炼,刺激心脏。
最后需要控制体重。在较大的体重基础上,人们想要保证心律难度比较大。当人们能够减轻体重后,也能减轻心脏泵血的负担,对改善房颤也有较大的帮助。
如果你真的是因为房颤而诱发的心脏“砰砰跳”,我的建议就是尽早就医接受治疗,并且从抗凝和抗心律失常两个方向来对抗疾病。但如果你排除了房颤的诱因,也可以考虑是否存在以下3个问题。
心脏总是“砰砰”乱跳,也可能是3个问题
(1)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能够分泌激素,并且直接对人们的血压、心率、心脏功能造成影响。在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后,可能诱发人体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心率紊乱等问题。
(2)冠心病
中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冠心病,尤其是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因此诱发冠心病。而且冠心病是一种危险性非常高的疾病,患者可能伴随着胸闷、胸痛等症状,威胁生命安全。
(3)心肌炎
在人们的心肌部位出现炎症病变后,可能诱发心肌异常的感染,这时患者也可能因此出现心脏跳动速度异常,出现心悸、心跳加快等问题。
当人们觉得心脏“砰砰跳”的时候,除了浪漫的当成是“心动”,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年龄以及身体特征等想一想,是否是出现了疾病。
心脏总是砰砰跳,总觉得心慌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表现。但对应的疾病诱因可能不太一样。人们应该学会通过自己的方法来预防心脏受损,减少对健康的威胁。在这里就提出一些很简单的方法,看你能做到几个?
做好5件事,保护心脏,减少健康威胁
1.限制饮酒,避免不健康的饮酒习惯;
2.尽早戒烟,成功戒烟后房颤等疾病发病率也会随着降低;
3.避免易怒、烦躁、焦虑、高压等情绪;
4.控制自己的理想体重;
5.增强心肺功能的锻炼,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
这些方法看上去很简单。但很少有人能够坚持做到。心脏“砰砰”跳,看上去只是一种临床表现,但根据病因不同,病情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不同,可能采取的治疗方法也不同。
结语:人到中年,再出现心脏“砰砰”跳,可别再以为是“心动”了,该对照自己的身体症状逐一排查,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