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江涛:上海交大的求职红包装着沉甸甸的温暖
作者:梁江涛 据《东方早报》报道,不回家过年的大学生今年的新年温暖而不寻常,除了迎春联欢外,今年各所大学都把“就业*策”当作了最好的年货。上海交大发放10万元求职“红包”,特别为寒假到外地求职的学生发放求职补贴,发放范围是目前尚未签约、寒假赴外地求职的毕业班学生,已发放求职补贴总额达8万多元。下学期开学初,学校还会对寒假期间新增外地求职学生,补发路费补贴。(1月26日东方)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好消息不断从上海传出,这是来自春天的讯息,这是让莘莘学子感受校园温暖的一份“特殊年货”!除了上海交大发放10万元求职“红包”外,复旦将推出200个大学研究所和实验室的辅助性岗位,提供给毕业生。上海师范大学各学院负责人签署承诺书,确保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包括每位教师帮助1位学生就业;请400多位杰出校友每个人在他所属的单位安排5位学生就业;利用校就业促进会单位的资源,每年为学生提供10个就业岗位等。这一切,令人从这些大学的务实之举中感受到教育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不是将毕业生向社会一推了之,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将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第一考量,通过整合校内校外的各种资源,千方百计拓宽毕业生就业途径,确实值得称道。不仅如此,“求职红包”还是毕业生回归自信的“通行证”。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求职之难让毕业生们很受伤。美国人说,成功=20%智商+80%情商+德商。也就是说,作为人才,除了必须具备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外,更应具备为跨入社会门槛而精心准备的心理素质。但是,外因是决定事物变化的条件,如果社会舆论都喊“冬天冷”、就业难,而不是多方寻求破解之策,如果所就读的学校揣给他们一份毕业证书交出去了事,那么,更多的毕业生就有可能在凛冽的寒风中退避三舍,甚至一蹶不振。而上海交大的“求职红包”不只是给他们补贴一笔到外地找工作的路费,而且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使他们更加自信,更加坚强,去迎接各种挑战。因而,某种意义上说,上海交大“求职红包”就是毕业生自信的“通行证”,值得其他地方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