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栓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二次活检那些事第23期1例晚期肺腺癌
TUhjnbcbe - 2020/12/28 15:52:00

哈尔滨医院肿瘤内科王晓红

患者:张XX,男,68岁。

现病史:

入院时间:-10-09

主诉:右肺癌术后7年,胸闷气短1个月。

诊断:

1.右肺癌术后、双肺转移、双侧胸膜转移、右侧胸腔积液、骨转移、多发淋巴结转移;2.高血压I级;3.2型糖尿;4.肺栓塞;5.下肢静脉血栓。

患者于-02-05于我院胸外科行胸腔镜下右肺下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右肺下叶,大约2.5×2.5×1.5cm,质硬、边界不清,有胸膜凹陷。

术后病理示:右肺下叶低分化腺癌,累及脏层胸膜,支气管断端未见癌,淋巴结0/21(气管旁0/5、11组0/1、10组0/1、9组0/3、7组0/4、4组0/3、3组0/2、2组0/2)。术后未行任何治疗。

无烟酒史。

术后PS评分:3分。

-02-27复查PET-CT提示双肺多发转移瘤,锁骨上、纵隔、右肺门、腹主动脉旁多发淋巴结转移,第2腰椎骨转移。

-03-01就诊某内科,用术后病理蜡块行基因检测:EGFR19外显子缺失突变、ALK(-)。

治疗方案:吉非替尼mgqd,同时骨转移治疗。

开始治疗时间:-03-07

PFS:12.5个月

影像学评价:

-03-22病情进展,行血液检测EGFR20外显子TM(-)。

-03-21自行口服仿版AZD共11个月。服用期间于-01在外院确诊为肺栓塞,双下肢静脉血栓。于该院行针对性治疗。

左、右图分别为口服仿版AZD前后2个月

-02-13进行二次组织活检,穿刺取淋巴结,NGS基因检测显示:TM(+),后开始服用奥希替尼进行治疗。

治疗方案:奥希替尼

开始治疗时间:-02

PFS:5个月

疗效评价:

-07-04CT提示疾病进展。

-07-11再次行血液NGS基因检测提示:EGFR19外显子缺失突变,丰度4.7%;TM(-)

治疗方案:阿法替尼

开始治疗时间:-07-15

疗效评价:治疗1个月,病情进展。

治疗方案:吉非替尼mg/mg隔日交替。

开始治疗时间:-08-26

疗效评价:

-09-06复查PET-CT提示双肺转移瘤较前增大,胸膜转移,多发淋巴结转移,骨转移复发。

-09-18再次行血液NGS基因检测提示:EGFR19外显子缺失突变,丰度22.9%,继续吉非替尼治疗。

-10-01患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胸闷症状。

-10-09就诊于我科。

考虑患者诊断明确:右肺癌术后,双肺转移,多发淋巴结转移,胸膜转移,骨转移。

合并疾病:糖尿病20年,高血压病15年,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

处置:因入院患者心电提示心律失常并有肺栓塞病史,彩超提示左侧胸腔大量积液,行胸腔穿刺置管排液,胸水送检病理见恶性肿瘤细胞。胸水排空后胸腔给予顺铂局部化疗,控制积液理想,颜色变淡,量减少。

呼吸困难、胸闷症状明显缓解,食欲尚可,二便正常。

目前治疗:①胸腔内顺铂分3次已完成治疗;②遵心内科会诊意见每日口服降压药及肌注依诺肝素;③复查心电:心律失常得到纠正;③复查彩超:左侧胸腔少量积液;双下肢动脉内膜毛糙,深静脉未见异常。

1.如胸水控制理想,下一步全身治疗计划?

2.如胸水控制不理想,而顺铂剂量已达上限,胸腔内还可以应用什么药物控制积液?结合其肺梗塞、下肢静脉栓塞病史,且贝伐珠单抗有出血可能,是否适合贝伐珠单抗胸腔内应用?

患者治疗策略一览1一线治疗PFS:13个月-03开始:吉非替尼mg;2二线治疗PFS:16个月

-03-21开始:仿版AZD;

-02开始:奥希替尼80mg;

3三线治疗-07开始:阿法替尼,治疗1个月;4四线治疗-08-26开始:吉非替尼mg/mg隔日交替,治疗1个月;5局部治疗-10胸腔给予顺铂局部化疗。专家点评

顾爱琴教授

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目前,第一代EGFR-TKI已经获批用于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然而,尽管患者最初对EGFR-TKI治疗敏感,但继发性耐药仍无法避免,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常见耐药机制TM突变,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通过AURA系列研究的可靠数据,成为EGFR-TKI耐药后TM突变晚期NSCLC患者二线治疗的标准选择。

本例患者初始基因检测结果显示EGFR19外显子缺失突变,因此,一线选择应用吉非替尼治疗,PFS为13个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疾病进展后,由于迫切的生存愿望,患者自行购买仿版奥希替尼,PFS为11个月,后由于对仿版药物产生不可耐受的情况,停止使用。此时,国内正版奥希替尼已经上市,经组织活检证实,患者发生了EGFRTM突变,于是接受正版奥希替尼治疗,PFS进一步延长了5个月。疾病再次进展后行基因检测提示患者又出现EGFR19外显子缺失突变,而TM突变消失。随后应用阿法替尼治疗1个月即进展,疗效欠佳。再次经基因检测显示EGFR19外显子缺失突变丰度增加,遂复给予吉非替尼继续治疗,疗效也不理想。

患者在应用奥希替尼耐药后,没有进行组织病理检测,目前发现,奥希替尼继发性耐药机制主要包括CS突变、HER-2扩增、MET扩增、MAPK1扩增、RAS信号通路激活以及NSCLC向SCLC的组织学转换等,其中TM消失亦是奥希替尼耐药的机制。下一步全身治疗计划可根据患者的PS评分和基因检测情况决定。建议胸水包埋做病理及基因检测。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用敏感靶向药物;如果基因检测阴性,无化疗禁忌症,可给予培美曲塞+铂类化疗;如患者出现组织学转换SCLC,可采用依托泊甙或伊立替康化疗。贝伐珠单抗可以特异性阻断VEGF与其受体结合,进而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降低血管通透性。目前贝伐珠单抗胸腹腔局部应用临床报道较多且疗效不错,因此可以选择胸腔内贝伐珠单抗应用,但须密切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次活检那些事第23期1例晚期肺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