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23日,医院肺部肿瘤临床中心主办,医者纵横多学科平台承办的“肺越基层”肺癌靶向治疗基层巡讲及远程MDT研讨会如期举行。会议借助医者纵横网络会议平台在上海、福建、吉林和大连同步直播进行。本次会议邀请了上海医院虞永峰教授担任会议主席。特邀嘉宾有联勤保障部队医院仓山院区解方为教授、*倩教授、医院毛雅云教授、医院庄庆媛教授、医院张广枚教授、大连医院张雪飞教授以及他们各自的MDT团队。
本次会议共分享了3个精彩病例。
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病例一联勤保障部队医院仓山院区
联勤保障部队医院仓山院区(视频00:02:36)
第一个病例是由联勤保障部队医院仓山院区解方为教授团队的*倩医师分享的一例因“确诊肺癌7月,肺内转移综合治疗后1月”于年10月15日入院诊治的39岁男性患者。具体诊疗过程如下:
辅助检查
-03行右侧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病理回报:右侧胸膜肺腺癌细胞浸润。
未检测到EGFR、ALK、ROSI基因热点突变。
初步诊断
右侧胸膜肺腺癌
治疗过程
外院治疗:-03起胸腔内注射、培美曲塞、顺铂、安维汀、PD-1(K药)方案化疗。
我院治疗:-10右肺占位一程放射治疗配合PD-1免疫治疗。
上图为基线胸片
癌胚抗原:11月份短暂下降,11月中旬进行性升高。
-12复查CT:肺部结节明显增大,胸膜增厚。
-12-25给予“洛铂40mg胸腔热灌注+胸腔注射溶瘤病*0.5mld1-4/q21d,PD-1继续使用”。
-01给予“胸腔注射溶瘤病*”+PD-1。
治疗过程中复查CT病灶有缩小。
-03起给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PD-1+胸腔注射溶瘤病*”。
-09癌胚抗原有上升趋势。
-09复查CT肺部病灶增大。
专家讨论摘要
1、医院毛雅云教授:免疫治疗对胸腺癌的疗效较差,但本病例治疗效果较成功,可能是免疫药物联合使用激发了肿瘤的免疫原性。
2、上海医院虞永峰教授:溶瘤病*的热灌注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应用相对较少,本病人通过本治疗获益明显。与溶瘤病*的热灌注相关的循证医学资料较少,可以开展一些临床研究。
联勤保障部队医院仓山院区
病例二医院
医院(视频00:17:06)
第二个病例是由医院毛雅云教授分享的一例64岁的男性NSCLC患者,因“反复咳嗽,咳痰、气促1月余”入院。具体诊疗过程如下:
基本情况
患者男性,64岁。
主诉:反复咳嗽,咳痰、气促1月余。
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口服氨氯地平控制血压。痛风20余年。
吸烟40年,每日40-60支。
查体:左下肺呼吸音弱,闻及少许湿性啰音。
辅助检查
.02.19胸部增强CT:左肺上叶舌段支气管部分分支管腔阻塞,纵膈及双侧肺门部分淋巴结肿大,双侧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双肺多发斑片影,右侧胸腔积液,心包少量积液。
免疫组化示:“右中叶纤支镜活检”:肺腺癌。
诊断
右肺腺癌C-T4N3M1b(双肺)IV期
ECOG1分(EGFR19-del突变,ALK未融合)
PS1分
治疗过程
年一线易瑞沙。
治疗过程中复查CT,病灶缩小。
-01-27复查胸部CT:双肺多发结节影,磨玻璃样阴影。患者出现干咳、气促。
再次肺癌基因检测:血液检测,数字PCR检测方法,TM阳性,突变丰度1.22%。
二线治疗:奥希替尼。
-4-11肺部CT示病情进展。
年4月,患者再次出现咳嗽、气促明显,复查CT提示病灶再次增大,考虑PD。
建议患者三线治疗采用化疗,但患者拒绝。
20-4-16纳武利尤单抗联合阿帕替尼。疗效PR。
总结
右肺腺癌C-T4N3M1b(双肺)IV期
ECOG1分(EGFR19-del突变,ALK未融合)
PS1分
本病例讨论问题:
1、是否再次活检?
2、四线治疗:化疗?免疫联合免疫治疗?多种药物联合?
3.驱动基因阳性患者靶向治疗耐药后的免疫治疗获益人群的选择
专家讨论摘要
1、治疗三代以后再次活检意义不大,建议考虑化疗。
2、虽然大部分数据不支持EGFR突变病人使用PD-1,但三线以后联合用药可能给病人带来转机。总体预后不乐观。在进行一代、三代治疗时可以考虑联合抗血管药物,可能会延长耐药时间,改善生存治疗。
3、大约有35~45%的中国患者是EGFR敏感突变,有研究表明不是所有患者在耐药后就不能接受免疫治疗,目前有关于靶向治疗耐药后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正在开展,结果我们拭目以待。临床实践中如果患者要接受免疫治疗,还是要有PD-L1表达。EGFR敏感突变的患者如果PD-L1有表达或高表达,有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医院
病例三医院
医院(视频00:38:42)
第三个病例是由医院张广枚教授分享的一例因“咳嗽伴胸痛10余天,确诊右肺癌转移2天”于年06月30日入院诊治的50岁男性患者,具体诊疗过程如下:
病史概要
男性,50岁,吸烟30余年,每日1盒,未戒。
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病史。右下肢静脉血栓病史2月。
无药物过敏史,海鲜过敏。
PS1分,NRS2分。
辅助检查
-6-29CT示:双肺内弥漫性分布直径8mm以下结节,边缘清晰,右肺门增大,右侧中间段支气管管壁增厚。右肺下叶见团块状高密度影,大小约5.8×4.7cm,边缘可见分叶。右侧胸腔见液体密度。纵隔内见多发增大淋巴结影。
头部MRI、骨扫描、腹部超声未见异常。
血液肿瘤标记物:糖类抗原CA-.2U/ml,糖类抗原CA19-.0U/ml,癌胚抗原36.10ng/ml,细胞角蛋白19片段测定10.57ng/ml,糖类抗原CA-.13IU/ml。
胸水肿瘤标记物:糖类抗原CA->.0U/ml,癌胚抗原>.0n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14.16ng/ml,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7.ng/ml。
基因检测EGFR19外显子突变。
诊断
右肺腺癌IV期EGFR19外显子突变型
肺内转移
纵隔淋巴结转移
右侧恶性胸腔积液
治疗过程
吉非替尼mg日一次口服。
卡铂mg于7月5日灌注1次。
目前患者活动后气短,偶有咳嗽。
本病例讨论问题:
1、胸腔积液是否需要再次穿刺并灌注?
2、是否需要更换EGFR药物?
3、是否需要联合贝伐珠单抗?(目前患者有下肢静脉血栓,口服利伐沙班后有痰中带血)
专家讨论摘要
1、对胸腔积液进行局部治疗是可行的,临床实践表明热灌注治疗对顽固性胸水有一定疗效。
2、本患者EGFR19外显子突变,但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一方面考虑本基因是否为驱动基因,另一方面建议再次进行基因检测,排除检测的误差,观察是否有合并其他基因突变。不急于更换药物,可先进行对胸水的局部治疗。
3、要对血栓原因进行分析,权衡风险和获益,如果血栓与肿瘤有关联性,推荐使用药物,必要时可以在抗血管生成治疗的过程中联合抗凝治疗。
医院
病例四大连医院
大连医院(视频01:11:46)
第四个病例是由大连医院张雪飞教授分享的2个术前、术后靶向药物辅助治疗的病例。具体诊疗过程如下:
病例一基本情况
患者女,47岁。
主诉:体检发现右肺下叶结节4天。
高血压病史。
辅助检查
CEA8.21ng/ml,NSE11.41ng/ml,细胞角蛋白2.22ng/ml。
头、上腹部、骨ECT及颈部淋巴结彩超,未见转移。
心肺功能佳。
手术治疗
-05-29行单孔胸腔镜右肺下叶癌根治术,手术顺利。
术后恢复好,3天出院。
术后病理:右肺下叶低分化浸润性腺癌,肿瘤未侵犯脏层胸膜。送检各组淋巴结可见癌转移:2-4组淋巴结1/2,7组淋巴结2/2,11组淋巴结1/7。
术后诊断
右肺下叶癌pT1N2M0IIIA期
药物治疗
根据基因检测结果,患者术后1个月启动靶向治疗药物至今,目前已行TKI类药物治疗26个月,规律复查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肿瘤复发及转移迹象。
病例二基本情况
患者男性,40岁。
主诉:右侧胸痛10天,体检发现左肺上叶结节10天。
无吸烟史,有饮酒史。
辅助检查
入院查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等常规血液学检查未见异常,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
头、上腹部、颈部淋巴结未查及异常。
骨ECT:右前第二肋间点状核素分布浓聚,考虑为恶行肿瘤骨转移。
行骨穿刺活检,可见癌细胞。
诊断
右肺上叶癌PT2NxM1
治疗过程
选择TKI类药物靶向治疗4个月,目前各项指标均较前明显好转,病灶明显缩小。
复查骨ECT,全身骨代谢未见明显异常。
于-02-26行单孔胸腔镜下左肺上叶癌根治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
术后继续服用靶向药物至今(2年左右),定期规律复查,未见明显肿瘤复发及转移迹象。
总结
专家讨论摘要
1、联勤保障部队医院仓山院区解方为教授:关于肿瘤活检,小肿瘤多次活检穿刺可能会导致肿瘤爆发性生长。先进行无创性治疗如化疗、免疫治疗、放疗,对病人来说可能会获益更多。
2、医院张广枚教授:新辅助治疗对于肺腺癌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例患者第二肋的骨代谢活跃是否是骨转移还有待商榷,如果是骨转移经过药物治疗在影像学上应该还会有病灶,但本患者在后续复查已经没有问题。
大连医院
此次“肺越基层”肺癌靶向治疗基层巡讲及远程MDT研讨会举办得非常成功,在虞永峰教授的带领下,来自上海、福建、吉林和大连的医生们聚在一起,分享了4个精彩病例,并就一些诊疗方面的疑点难点交流了宝贵的经验,促进了肺癌诊疗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明确了诊治规范。不仅让线上的专家们受益匪浅,也解决了相关医生的临床实际问题,得到了线上线下参与直播的医生们的一致好评。
THE
END
文稿I李不言
小编IEvans
-特别鸣谢-
医者纵横线上活动集结了国内众多的学术中青年精英,分享国内外指南、研究进展,进行疑难病例的讨论,旨在让学术交流更加便捷,造福更多基层医生。
版权声明
本文由"医者纵横多学科平台"发布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看往期会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