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初诊肺癌患者及其家属问到一个共同的问题:医生,我们在门诊不是已经做过CT了吗,为什么住院还有CT和这么多检查要做?这些检查都有必要吗?都需要做吗?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临床初诊为肺癌的患者需要做些什么辅助检查,为什么需要做这些检查。对于这类患者入院后需要进行三大类的检查:一般身体情况评估、肺部肿物临床分期评估以及病理检查。
(一)一般身体情况评估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或者造血系统疾病可能),生化全套(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及血脂),术前免疫检查(乙肝、丙肝、艾滋病及梅*,以明确是否存在相应传染性疾病病原携带或疾病状态,防止传染病交叉传播),血型(术前同型备血,以备术中大出血需禁忌输血),凝血功能(明确基础的凝血功能以确定是否需要术前纠正),肺癌四项(留取基线资料用于术后随访监测肿瘤复发、转移)。
2、心功能:心电图及心脏超声,以明确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和心脏的射血功能。
3、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和肺通气功能检测,了解患者基础的肺功能评估是否能够耐受肺切除术及术前设计肺切除范围。
4、血栓的筛查:术后早期不明原因的急性死亡,除了大出血,绝大部分就是肺栓塞和急性心肌梗死,所以要术前行双下肢静脉彩超筛查双下肢静脉有无血栓。颈动脉超声则可以评估颈动脉是否有硬化斑块,除了评判脑卒中事件的概率,也能间接反映全身动脉的硬化情况。
5、其它检查:一些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有甲亢、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等,还需要更多的相关疾病检查(如甲免、监测基础代谢率、心率、血压、糖化血红蛋白、24小时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根据相关检查结果指导病人控制好基础疾病,降低一切可能降低的手术风险。(二)肺部肿物临床分期评估
肺部肿物临床分期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胸片、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核素显像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等方法。
1、胸部CT检查:胸部CT是肺癌最主要和最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除磨玻璃结节以外的实性肺肿物通常情况下需要做胸部增强CT,对淋巴结、肿瘤病灶与邻近的血管和软组织的浸润情况区分更加清晰,有效的评估手术难度和应该切除的范围。
2、MRI检查:脑增强MRI特别适用于判定脑、脊髓有无转移。另外,胸部MRI检查可用于显示肺上沟瘤与臂丛神经及血管的关系。
3、超声检查:超声主要用于发现腹部实性重要器官(肝脏、肾上腺)以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有无转移,也用于双侧锁骨上淋巴结的检查。
4、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检查(ECT):放射性核素骨扫描用于判断肺癌骨转移的常规检查。当骨扫描检查提示骨可疑转移时,对可疑部位进行MRI、CT或PET-CT等检查验证,并判断局部转移病变增生或破坏改变及程度。
5、PET-CT检查:识别肺癌转移灶的敏感度高,但因为是自费检查,也较昂贵,通常由以上四项影像学检查取代。
(三)病理学检查
中央型肺肿物患者可通过内窥镜检查获取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同时了解患者肺部肿物位置,气道是否存在变异、狭窄、黏膜炎症以及是否合并结核性病变,主要包括支气管镜检查、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超声支气管镜引导的TBNA、经支气管肺活检术、支气管镜下冷冻活检、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纵隔镜检查等。对于外周型肺肿物或者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可通过经胸壁肺内肿物穿刺活检术、浅表淋巴结和皮下转移结节活检术来获取病理诊断。
对于一个疑似肺癌的患者,我们往往需要依据以上三方面的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来明确下列问题:1、患者的诊断;2、目前的临床分期;3、能否手术治疗;4、如能手术,手术的风险及难点在哪里、术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