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3日,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主办,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VTE与静脉曲张学组承办的"通行万例”深静脉血栓规范化防治临床实践项目启动会暨大禹在线多学科论坛(第一期)圆满召开,本次活动通过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及血管资讯对外直播,在线浏览量近余人次,会议期间收到线上听众讨论问题千余条。
近十年来,DVT已构成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潜在风险。值得一提的是,DVT不仅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多发病,临床上如骨科、肿瘤科、妇产科、心内科等诸多科室患者均存在相关风险。然而,目前多学科间的系统化管理交流较为欠缺,其规范诊疗的认识仍需加强。
由此,"通行万例”深静脉血栓规范化防治临床实践项目应运而生。本次项目启动会通过多学科学术交流,深入探讨DVT在各高危科室的诊疗经验,为疾病的规范诊治贡献了新的思路,也为为期一年的“通行万例”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点击观看大会精彩视频
精彩回眸项目主席陈忠教授在开场致词中指出,VTE是院内不明原因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做好防控即可大幅度降低相关PE发生。“通行万例”项目不仅限于本次直播,持续时间将长达一年,希望在学组的协作下,通过临床实践的借鉴、多学科联合,医院对VTE的重视,从而将VTE的防控推向崭新高度,为全国VTE防控打下良好的基础,希望此次项目启动是VTE规范化诊治的又一新开端!
符伟国教授表示,VTE是血管外科面临的重要疾病。在王辰院士的极力倡导下,全国有序开展了VTE防控建设,这一举措具有重大意义,各自为*管理VTE患者的局面得到了改善,希望更多VTE患者将从中获益。郭伟教授同样表示,VTE的防治涉及几乎所有临床科室,应做到群防群控。随着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出现,VTE的诊疗在不断更新,故更应时刻深化各科医生的防控意识。“通行万例”项目介绍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VTE与静脉曲张学组组长、“通行万例”项目执行主席吴丹明教授在项目介绍中指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VTE的发生率逐年增高,约60%的VTE事件与住院相关。当前,全国院内VTE防治能力建设项目正在有序开展,也为VTE的多学科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进一步夯实院内多学科DVT诊疗经验交流,年4月“通行万例”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将面向全国血管外科及院内DVT高发科室医生,开展为期一年的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学组专家评审,将优秀的病例诊疗经验进行每月连线。希望通过项目的推行,进一步提升DVT的整体防控意识。
急性DVT的规范诊疗策略分享者:刘建医院血管外科
DVT形成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下肢多见,主要发生于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及肿瘤患者。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及血液高凝状态。急性期DVT表现为肢体肿胀和肺栓塞猝死,远期会出现复发性VTE、血栓后综合征(PTS)、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CTEPH),甚至死亡。
值得一提的是,DVT早期诊断是预防PE的根本。通过多种评分、信息化建设、超前诊断技术进行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通过对指南相关内容的详细解读,刘建龙教授总结道,VTE的发病率仍较高,尤其是住院患者,其预测水平仍较有限。当前,规范、精心的预防,控制血栓的蔓延,充分利用器材早期清除血栓,解除病因是VTE的最佳治疗。
VTE患者的抗凝治疗:时长和剂量分享者:翟医院呼吸中心
翟振国教授分享了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抗凝疗程和剂量——循证证据与临床把握相关内容。首先,需明确急性PTE和DVT后,复发风险长期存在,尤其是无诱因患者。抗凝疗程不足3个月,未遵循指南足疗程抗凝、合并癌症的VTE、近端VTE,还可显著增加复发风险,长期抗凝将显著降低VTE复发风险。
VTE延展期的抗凝选择则应评估抗凝治疗的获益与风险,权衡VTE复发风险的下降与出血风险的增加。此外,抗凝疗程方面,据相关指南的推荐:有明确可逆性危险因素的急性PTE,在3个月抗凝治疗后,如危险因素去除,建议停用抗凝治疗;危险因素持续存在的PTE,在3个月抗凝治疗后,建议继续抗凝治疗;特发性PTE治疗3个月后,如果仍未发现确切危险因素,同时出血风险较低,推荐延长抗凝治疗时间,甚至终生抗凝;而特发性PTE治疗3个月后,如出血风险高,建议根据临床情况,动态评估血栓复发与出血风险,以决定是否继续进行抗凝治疗。
翟教授表示,临床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