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法林是抗凝药中重要的一员。它既便捷又麻烦,吃起来省事,剂量却必须小心翼翼。华法林的临床地位相当重要,甚至可说是无可替代。
许多病人由于疾病的原因,血管内容易发生不正常的凝血,也就是血栓。血栓不只可以在原地堵塞血管影响供血,还可能脱落,然后顺着血流栓塞到其他部位——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可能很危险,尤其是当它发生在心脏、脑、肺这样非常重要的器官时。这时候就需要抗凝药物帮忙预防血栓。在华法林上市之前,临床使用的抗凝药物是肝素,这种药物只能注射,对于需要长期使用的病人而言就显得非常不便。华法林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吃几片药显然比天天挨针要容易接受得多。而且,在华法林上市后的几十年之内都没有新型的口服抗凝药出现,这也使得它经久不衰。虽然近些年也出现了一些使用更方便的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达比加群,将来可能会逐渐替代华法林的位置。但目前来看,华法林价格便宜,临床使用经验也很多,在未来若干年内仍会是主流。
毫无疑问,华法林是非常有效的药物,只要用上几毫克就足以预防血栓的形成。但它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麻烦。华法林的治疗窗比较窄,剂量少了点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剂量大了点则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出血是华法林最常见的副作用,同时也是很危险的副作用,与血栓一样可以危及生命。这就使得华法林治疗如同走钢丝一般,必须要小心翼翼保持平衡,才能平安到达治疗目标。更麻烦的是,这个平衡的条件并非一成不变。华法林的药效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摇摆不定。首先,维生素K的摄入量就是一个问题。维生素K可以减弱甚至完全抵消华法林的作用,而一些食物中富含维生素K,比如菠菜、羽衣甘蓝等。这样的食物如果吃得太多,华法林自然不能发挥作用。除此之外,华法林的药效还受到很多药物的影响。许多药物在人体内都要经过肝脏的代谢转化成无活性的代谢产物再排出体外,华法林也是这样。而药物代谢酶并不是“一对一服务”,许多药物都与华法林共用相同的酶。当它们与华法林在体内并存时,就会与华法林争抢代谢酶,导致华法林代谢变慢,药物浓度升高。此外还有一些药物可以促使代谢酶的合成增加、活性升高,这时候反而会使华法林的浓度和药效降低。这些能影响华法林药效的药物数量相当惊人,而且还包括一些中草药(如人参可降低华法林作用)。除此之外,人与人之间的基因差异也不能小看。面对这样那样数不清的影响因素,把它们一一考虑清楚足够让医生和药师都头疼很久。幸好我们有“以不变应万变”的解决方法——监测疗效,然后调整剂量。华法林的疗效可以由凝血功能直接反映,而凝血功能只要抽血就能检测,相对比较简单。只需要先从用一个较小的剂量开始治疗,然后频繁监测凝血功能,按照结果不断调试,使结果最终趋于平稳。不过即使疗效平稳之后,仍需要定期监测。这样的监测确实有些麻烦,也使华法林作为口服药的便捷打了折扣。但有了它的护航,才使华法林能够在钢丝上尽情舞蹈,成为长盛不衰的抗凝药物。
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