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通俗的讲就是血管里多出来的“血块“”。小的影响血液流量和速度,大的则会堵塞动脉使器官得到不血液供应而坏死,如中风、心梗。
然而,血栓不仅只出现在动脉之中,静脉中也常有它的身影。
相比动脉血栓,静脉血栓更为隐蔽,大约有近80%的静脉血栓没有任何症状,因而又被称为“沉寂的杀手”!
在美国,每年有大约30万死于静脉血栓。在欧洲,每年死于静脉血栓的人则超过艾滋病、乳腺癌、前列腺癌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之和,达50万人之巨。
与动脉血栓开始于血管内皮破裂所不同的是,静脉血栓这个沉寂的杀手的“养成”条件更为宽松,那就是——缓慢的血流。
而久座、空乘、手术制动以及长期卧床等因素都可使血流缓慢,缓慢的血流又最有利于凝血因子和其他有形成分的沉积,于是静脉血栓便轻而易举的形成了。
静脉血栓的形成虽然容易,但它造成的危害却一点不容小觑(qù)!
如前所说,静脉血栓形成于血流缓慢,所以它不会如动脉血栓形成之初那样附着在血管壁上,而是从一开始便在血管中“随波逐流”。
妊娠晚期的准妈妈和产后1~2个月的新妈妈在卧床(或制动)和高凝血状态的双重因素下,更容易发生静脉血栓
图片来源:tuchong
当它随静脉血“随波逐流”至终点站——肺部,并堵塞在肺动脉时杀手本质便会充分暴露出来。
相比静脉血栓在腿和手臂造成的红肿热痛而言,由静脉血栓导致的肺栓塞就毫无“温情”可言了。
轻者胸痛、咯血和晕厥;重者血压下降、心跳呼吸停止,几乎不留半点抢救时间,死亡率高达85%,2/3的重症病人在发病后一小时内便宣告死亡。
目前,肺栓塞已是继心肌梗塞和中风后的第三大致死性的心血管疾病。
也正因此,世界各国相继发布了各种版本的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治共识和肺栓塞诊治指南。
在这些指南与共识中,学科专家们按强、中、弱三个等级梳理了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以帮助人们做好静脉血栓,尤其是肺栓塞的预防。
欧洲心脏病学会肺栓塞诊治指南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危险因素图
图片来源:自制
而随着对新冠肺炎了解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其与血栓之间关系的揭示(具体可见本号开篇文章后疫情时代,我们该如何构建自己的健康“堡垒”?),人们开始意识到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危险因素可能要做补充与调整。
其实,早在去年4月份《柳叶刀》便发表文章指出40%新冠肺炎患者存在静脉血栓栓塞高发病风险。
最新的研究数据更明确指出,新冠肺炎患者中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为17%。
正是基于这一数据和前期的各项研究成果,欧洲心脏病学会最终于本月13日正式对其年版的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治共识和年版的《ESC肺栓塞诊治指南》进行更新。
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将新冠肺炎列入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且是中高危险因素。
正常情况下《ESC肺栓塞诊治指南》五年更新一次,由此也进一步可见新冠肺炎在欧洲的肆虐程度以及静脉血栓尤其是肺栓塞的可怕之处!
当然了,我国现在虽处后疫情时代,基本不用考虑新冠肺炎的影响,但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实在太多,故又不容轻视。
尤其是在电脑前一坐就好几个小时或整天在天上飞来飞去的人,更不可掉以轻心,手术成功或乍为人母者更要谨防“乐极生悲”。
因为在术后及产后突然死亡或被视之为医疗事故的悲剧背后,都藏着同一个恐怖身影——肺栓塞。
时至今日,我国每年仍会有许多产妇,在产后不下床即坐月子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罹患肺栓塞而与出生不久的宝宝天人相隔。
图片中的C位患者是一位新晋妈妈。年11月25中午这位新晋妈妈刚在浙江大医院产下一女便并发了肺栓塞,好在最终成功脱险
图片来源:网络
所以,怎么重视和预防静脉血栓尤其是肺栓塞都不为过,而从危险因素入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则是最简单的办法。
除此之外,我则更倾向于推荐纳豆激酶。
这不,前几天还有一朋友跟我说他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看到了日本纳豆激酶的品牌专柜,店员还告诉他纳豆激酶可用于经济舱综合征的预防并建议他服用2粒体验一下。
经济舱综合征又名飞行中的隐形杀手,其“作案”工具就是静脉血栓!
封面图来源:网络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