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少见肺部肿瘤如何手术?围手术期如何管理?肺比寻常—肺癌诊疗规范化多学科研讨会10月22日场次共享专家观点!#
大会主席吴卫兵教授
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胸外科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青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工程”高层次人才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
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及省级课题,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5项,国内国际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二次、二等奖一次,探索创新肺段切除手术理论及技术,在国内外推广
一、ASCO早期NSCLC最新进展—医院赵欣教授
治疗进展解读一、胸腺癌切除人工血管栓塞再重建一例—医院吴卫兵教授主持人:蒋医院术前诊断:前纵隔肿瘤,右侧颈内静脉、上腔静脉血栓,侵犯右肺、膈神经、心包。经皮CT引导穿刺,病理:恶性上皮源性肿瘤
建立右心房旁路,阻断双侧无名静脉、上腔静脉,切断奇静脉,切除肿瘤、周围淋巴结,人造血管重建。病理:肿瘤大小6*8*10cm,低分化鳞癌,淋巴结1/14
术后7日人造血管栓塞堵塞
拆除原人工血管取出血栓,重建人工血管
术后3月复发转移,人工血管再次栓塞
胸腺癌首选治疗方式为根治性手术切除,但标准诊疗模式尚未建立,截止目前尚无有效靶向药物;静脉血流缓慢,人工血管易产生血栓
专家观点
吴卫兵教授:胸腺癌是原发于胸腺上皮的纵隔恶性肿瘤,通常含多种病理类型,目前还缺乏标准的治疗手段。手术是胸腺癌治疗的重要方式。该患者行手术切除,且行人造血管重建,但因静脉血流特性,术后再次出现血栓,后重建人工血管。对于上腔静脉的置换,恰当阻断上腔静脉及无名静脉,肿瘤侵犯上腔静脉引起梗阻,有不同程度的侧枝循环建立,且梗阻越重侧枝循环越丰富,阻断越安全。应用静脉旁路和体外循环行无名和上腔静脉重建是安全的。上腔静脉和无名静脉人工血管置换术后,右侧通畅率高,左侧低。但静脉血流缓慢,人工血管易产生血栓,需加强抗凝和监测。。
二、原发性肺粘液腺医院沈飞教授主持人:虞桂医院
强直性脊柱炎长期激素治疗,真菌、霉菌可能?肺部占位:肿瘤不排除
胸腔镜下右下肺切除+淋巴结清扫术
病理:右肺下叶粘液腺癌,见肿瘤细胞沿肺泡腔拨散。未见胸模、神经、淋巴结浸润
肺炎型肺粘液腺癌易漏诊,抗炎等治疗效果不佳且出现肺实变、空洞时需警惕肺粘液腺癌可能
专家观点
沈飞教授:肺粘液腺癌属于肺腺癌的一种特殊亚型,其组织学特点是肿瘤内含有丰富的黏液,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与肺腺癌的其他亚型相似,缺乏特异性表现。MPA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但平均发病年龄可因不同亚型而有差异。早期无特异症状和体征,容易误诊,患者确诊时大多已属中晚期,其中一部分患者已错过手术治疗最佳时机。胸部CT是目前应用最多且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早期手术切除被认为是治愈MPA的惟一方式,标准手术方式是肺叶切除术+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三、早期NSCLC术后治疗与展望—医院任斌辉教授主持人:张昊教授医院患者肺癌脑转移,行放疗+EGFR-TKI治疗,后行肺叶切除术,术后脑转移服用三代EGFR-TKI
EGFR阳性IB-IIIA患者术后指南推荐更新
一/二代EGFR-TKI对于脑转移患者疗效有限
奥希替尼在脑转移患者中具有明显疗效,指南共识推荐对于驱动基因阳性脑转移患者推荐靶向药物为首选治疗
专家观点
任斌辉教授: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是脑部,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差,自然平均生存时间仅为1~2个月。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技术和内科治疗的迅速发展为肺癌脑转移患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治疗选择。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应该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对脑转移的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全脑放疗(WBRT)、立体定向放疗(SRT)、内科治疗在内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其目的是治疗转移病灶、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最大程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治疗观念讨论讨论1:胸腺癌术后怎样综合治疗?
讨论2:无名静脉人工血管置换如何防治血栓?
专家观点
李明教授:胸腺癌容易出现种植转移,为预防远处转移等情况需要行完整切除。人造血管与心房吻合难度较高,静脉容易产生血栓。肿瘤压迫时间长的侧枝循环已经较为丰富,可以考虑一根人造血管。综合治理主要为手术完整切除加局部放疗。Ⅲ期或Ⅳ期术后完全切除的胸腺瘤和胸腺癌,不推荐单纯的术后辅助内科化疗(术后单纯化疗无证据提示生存获益)。对R1切除的Ⅱ~Ⅳ期胸腺癌患者,术后可考虑辅助化疗,尤其是术前未经诱导治疗的患者。对于局部晚期(Ⅲ~ⅣA期)胸腺癌,如果根据影像学评估无法手术完全切除,应在活检明确病理后,先进行诱导化疗,继而根据病灶转归情况决定后续手术或放疗。
何伟教授:胸腺癌分期越晚手术难度越大,软人工血管在静脉血管重建中容易出现血栓,建议采用支撑性人工血管。外科标准术式推荐胸腺完全切除,包括切除胸腺肿瘤、残存胸腺和胸腺周围脂肪。明确的放疗指征包括无法手术切除的胸腺癌和不完全手术切除后的胸腺癌,应行根治性放疗;局部晚期胸腺癌术后应行辅助治疗;晚期胸腺癌化疗后可行姑息手术治疗。
汪潜云教授:人造血管虽然可以长期使用,但困扰问题为人造血管使用的时间,主要在于术后人造血管内可能会形成血栓或狭窄的问题,所以人造血管术后要给予抗凝和抗血小板的治疗。特别是抗凝治疗,住院期间可以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出院后常用口服华法林,但由于华法林且容易出现出血风险,如颅出血以及消化道出血,需要频繁监测凝血。
讨论3:肺粘液腺癌术后是否需要后续治疗?怎么选择?
讨论4:肺粘液腺癌术前是否可行新辅助化疗后再手术?
专家观点
周勇教授:粘液腺癌的肺部斑片状影,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圆形的肺结节样的形态。CT表现上有肺部慢性炎症的特点,CT报告也经常为慢性炎症,非常容易混淆和误诊。如果掉以轻心,不加以注意和随访,很有可能导致肿瘤发展转移,变成晚期。出现肺部炎症表现和患者症状不相符,抗感染效果不佳时考虑粘液腺癌。粘液腺癌手术难度较大,粘连较重,需要依据病理分期继续后续治疗。
*海涛教授:国内外文献对于肺MEC的治疗原则是一致的,均认为可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完整切除并纵隔淋巴结清扫。晚期不能手术治疗的患者治疗方案同其他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可用于术前肿块较大的患者,尤其是T4患者。术后辅助化放疗的地位仍不确定,多数文献认为低级别肺MEC不必行术后辅助放疗或化疗,术后区域淋巴结阳性或肿瘤边缘阳性的推荐行常规放疗或化疗。
申江峰教授:粘液腺癌发病率低且缺乏特异性的症状、体征和CT表现,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小标本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诊断。目前治疗方式早期主要依赖手术治疗,晚期病人预后差,尚无好的治疗方式,靶向有望成为改善其预后,但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讨论5:术前服用三代药对于术后预后等影响?
讨论6:术后辅助用药必要性?
专家观点
王俊教授:对于可手术期EGFRmNSCLC患者,已公布的一代和二代靶向药物新辅助治疗研究结果不能令人满意;三代靶向药在中晚期患者新辅助治疗中的研究开展较少。根据NEOS中期结果,可评价的病例中ORR已达71%,疾病控制率高达%。次要终点也已达到,无论是药物安全性,还是治疗期间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病理性完全缓解率,都有较为理想的结果,如肿瘤降期率达到55%,pCR率在可评价病例中已有5%。总体来看,与一代和二代新辅助靶向药物相比,三代药物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和突破性结果。
许一鸣教授:靶向治疗已经在新辅助治疗领域作出探索,未来很可能提倡对这一患者群体实行围手术期全程治疗,包括NEOS研究中的术前新辅助治疗和术后3年辅助治疗。这种治疗模式将为可手术期中晚期患者带来更大获益。
专家观点
吴卫兵教授:早期可手术切除的NSCLC患者,预后较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明显更好,但5年生存率也仅有36%-68%,生存率随着分期的升高而逐步下降。靶向药物的出现,从晚期到早期的研究探索,明显提升肺癌患者长期生存率。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