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张冰清
因为小小的血栓,温州一退休老教师5年里两度进重症监护室(ICU)抢救,险些失去生命。
这位退休教师,正是温州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景勇的高中物理老师,“大众不能轻视小小的血栓,必要的情况下一定要遵医嘱规范用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年10月13日是第8个“世界血栓日”,为提高民众对血栓性疾病的认知,普及血栓性疾病的防治知识,温州医院多科室联动,举办了“栓不住·动起来”大型义诊和健康宣教活动。
当天,*景勇主任为病友和医护人员做了一场认识防治静脉血栓的科普讲座,讲座同步在钱江晚报·小时新闻APP上进行直播。(点击可看回放:年轻人也要小心的“不定时炸弹”,应该如何预防治疗?)
简单来讲,血栓就是血液凝固,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从而堵塞了血管。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三点: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其中常见的诱因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长期卧床(脑卒中、瘫痪、下肢手术后等),吸烟、骨折等创伤因素以及妊娠、产后和恶性肿瘤。
“严重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会引发猝死,这是病人的灾难,医生的噩梦。”*景勇提醒,低中危人群应该做好基本的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物理预防,高危人群则要此基础上服用药物,严重还要进行手术治疗。
五年前,*景勇的高中物理老师因为胸闷气急、喘不上气被送到温医大一院抢救,检查发现他存在严重的下肢静脉栓塞,从而引发了肺栓塞。那次惊险的抢救后,老师开始服用抗凝药物治疗。
但前不久,老师再次出现胸闷的症状,他马上意识到:又是肺栓塞!随后,他再次被送到温医大一院抢救,在ICU住了好几天。
事后*景勇才了解到,最近老师做了一个牙齿的小手术,他担心服用抗凝药会导致术中大出血,就擅自停了药。手术后,他忘了恢复用药,这样前后大约2周都没吃药。
“老师年纪大了,而且存在易栓症,一停药血栓就快速生成,引发肺栓塞,这对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来说是极其凶险的。”
*景勇强调,绝大部分血栓都可防可治,不要过度紧张,但高危患者一定要及时到专科就诊,并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千万不可擅自停药或者改变药量。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