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健康,由其引发的猝死更是危险至极。一旦发现身边有人猝死,你该怎么办?第一时间的救治又能给患者带来怎样的获益?
11月20日心梗救治日前夕,首都医科医院常务副院长、心血管病专家周玉杰教授做客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指导、健康报社和健康中国*务新媒体平台主办的“健康大咖谈”直播活动,围绕公众关心的心梗救治相关问题进行权威解答,在此带您快速浏览核心要点。
怎么知道自己心梗了
01心梗发生时都会剧烈胸痛吗?
周玉杰教授:我们大多数急性心梗发作时最常见也是最早的表现就是胸痛,这种胸痛的程度较重,范围较广,持续时间较长(可长达数小时甚或数天),并且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患者亦常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甚至有濒死的感觉。
心梗时发生胸痛主要是由于在缺血缺氧的环境下,心肌内积聚过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等酸性物质或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这些物质刺激心脏内自主神经,经脊髓传入大脑,产生痛觉。因为支配心脏的神经与支配胸部体表的神经经过同一脊髓节段传至大脑,因此心梗时会表现为胸痛。
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胸痛”这个概念太浅表,过分强调“胸痛”,有时会影响对病情的判断。一方面,很多急性心梗患者的发作症状不典型,可以表现为上腹痛、牙痛、下颌痛、左肩或腋下疼痛、后背痛、嗓子痛、脖子痛、头痛等,这些不典型部位的疼痛容易被患者忽视;同时部分心梗患者也可以没有明显的疼痛,此时我们可以称之为“无痛心梗”,“无痛心梗”多见于老年人以及糖尿病患者。对于上述的这种不典型或无痛的心梗,如果只以“胸口疼”作为判断标准,会耽误治疗时机。
另一方面,胸痛只是一种症状,会出现胸痛的疾病,除了心梗还有很多,例如主动脉夹层破裂、肺栓塞等等。如果把其他疾病引起的胸痛,错误的当作心梗来急救,可能致命。
02哪些人容易得心梗呢?
周玉杰教授: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不是由单个因素所引起,它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一类慢性病。我们把这些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因素称为“冠心病危险因素”。
传统上来讲,冠心病有九大危险因素,包括通过干预措施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超重或肥胖、不良生活方式,以及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以及遗传。作为冠心病中最为严重的表现形式,上述“冠心病危险因素”亦即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因此,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人群都是心肌梗死的高危人群,并且,危险因素种类越多,单个危险因素偏离正常范围越严重,心梗的发病风险就越高。
03心电图正常就不会得心梗了?
周玉杰教授:我们常规体检时,心电图是必查项目,但是这个是普通心电图,也就是指静息心电图,它是一个即时的检查,其结果是反映检查时的状况,也就是说,这种静息心电图只会在发生心脏疾病时发现问题,如果在检查时,无任何发作症状,很可能检查不出问题。
因此,静息心电图正常,并不意味着心脏就一定健康,也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心梗的风险。一般的话,如果静息心电图正常,而病人却有明显胸闷或者胸痛的病史,我们会根据具体情况建议做一个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或者动态观察有无心电图改变等来确认是否有心脏问题。
心梗会遗传吗
04如果父母有心梗,子女属于高危人群吗?
周玉杰教授:心肌梗死不属于遗传性疾病,其本身并不会遗传。目前医学界还没有明确的相关证据证明有遗传物质的改变会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但是,如果父母或家人中有心梗病史,自己还要警惕。这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有家族遗传性,而动脉粥样硬化一般是引起心肌梗死的直接原因。
与冠心病发生相关的一些危险因素有可能在家族中集中发生,例如高脂血症、糖尿病等都可能遗传。一家人的共同生活习惯也是导致冠心病有家族聚集性的原因,比如这家人可能父亲吸烟,孩子从小就被动吸烟,长大后吸烟的可能性也高。比如父母喜欢吃高盐高脂的食物,孩子不是因为生下来就喜欢,而是因为从小家里烹调食物的方式造成了这种饮食习惯。
这些不良生活方式的“遗传”造成了易患冠心病,甚至可能发生心肌梗死。所以从生活细节来预防这种“遗传”是十分重要的,比如戒烟限酒,锻炼身体,健康饮食等。
05一般心梗容易什么时间发作?
周玉杰教授:心梗的发病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规律,以每天早上6时到11时发病率最高。这主要是由于人体生理状态和生化指标受到“昼夜节律”的影响。
清晨,人们的交感神经明显兴奋起来,出现血压的升高,心率普遍加快,血小板活性上升,血液黏稠度增加,冠状动脉的压力出现增加,更加容易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阻塞冠状动脉,引发心梗。
另一方面,急性心梗在一年四季中,通常在冬春寒冷季节发病率较高,这主要是因为在寒冷刺激下,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血管收缩痉挛等。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出入空调房间、坐飞机等最好随身携带衣物,注意温度变化,避免寒冷刺激。
06心梗和心绞痛如何区分?
周玉杰教授:冠心病的患者可以有一些症状表现,我们称为心绞痛;典型的心绞痛是在胸骨后有压榨样的疼痛。不同的患者描述略有不同。有的人是感觉胸部有紧缩感,要窒息的感觉;有的是有压迫感,好像一块大石头压在胸前;有的是感觉胸闷,闷得透不过气来;还有的人形容是种绞榨样的疼痛。因为心脏这样的内脏疼痛是放射性的,所以很可能患者并不能准确地指出来疼痛部位。
心肌梗死的疼痛部位与心绞痛相仿,但疼痛程度更为剧烈,持续时间也更长,如果疼痛超过半小时不能缓解,含服救心丸、硝酸甘油片等药物缓解后仍反复频繁发作,必须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另外,如果心绞痛的症状有变化,譬如原本症状几分钟就能缓解,现在持续的时间变长了;或者症状发作的次数增加了,都提示心脏病变可能加重了,如果不及时就诊有可能会进展成心肌梗死。
心梗了,该怎么救
07一旦怀疑自己发生心梗,该怎么做呢?
周玉杰教授:年11月20日,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发起将“心梗救治日”定在11月20日。寓意有两个:一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要立即拨打,二是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金时间为分钟,如能在分钟开通梗死血管,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当然,在临床中,我们希望开通梗死血管的时间越短越好,如果能在60分钟内开通是比较理想的。
如果怀疑您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出现了心肌梗死,请记住下面的三个原则:(1)呼救:拨打、告知亲友,如果家中没人,需要打开房门方便救援人员进出。(2)休息:就地平躺或找到合适的卧姿休息,此时应缓慢深呼吸,减少活动,尽量降低耗氧量,千万不要尝试各种不靠谱的自救方法。(3)慎用药物:部分心肌梗死会出现低血压,此时再服用硝酸甘油会加重病情;在病情未确诊为心梗时服用阿司匹林,也会为后续疾病治疗带来困难,因此这两种药物的服用都需慎重。
猝死与心梗是什么关系
08除了拨打急救电话,身边人还能做什么?
周玉杰教授:如果发现身边有人心梗,除了立即拨打外,应立即让病人就地坐下或躺下,切忌随意搬动。不要盲目给患者服用药物,如有条件最好给患者测血压,血压过高或过低服药均有风险,明确血压不低时才能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如果没有条件测压,则患者出现头晕、大汗时,不可盲目服用。也可以通过“号脉”来简单判断患者的血压是否正常,如果脉搏微弱,那么患者的血压可能偏低,此时不宜服用硝酸甘油。
急性心梗病情非常凶险,随时有猝死的可能。如患者发生昏迷、意识丧失,我们应该迅速判断有无呼吸心跳,如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确认周围有无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必要时按说明书使用。
作为专业医生,我随身总会携带一个抢救药盒,万一身边人有突发情况,里面的抢救药物可以随时给患者服用。我们也呼吁更多的非专业人士接受心肺复苏培训,关键时刻可以救人一命。
远离猝死,告别“气急累”
09“猝死”为何变得越来越频发?
周玉杰教授: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饮食习惯、精神压力、生活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过度劳累、熬夜、加班、失眠、心理压力过大、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让猝死变得频发。
为最大程度降低猝死的风险,我们应做到:
(1)规律饮食、不过饱、多吃蔬菜水果,远离高油脂、高能量、低营养的食物;
(2)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前做好热身,最好进行快走、慢跑等较温和的有氧运动,若运动中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坐下休息;
(3)保持平和的心态,情绪稳定乐观,不要过喜过悲;
(4)避免压力过大,及时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连续熬夜加班,学会释放压力和放松身心。
10猝死发生前有没有“预警”信号?
周玉杰教授:猝死的人中有超过80%是心源性的,比如急性心肌梗死。50%多的患者在猝死前的几天至几个月可以出现胸闷、气短、乏力、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患者的主诉甚至可能和心脏不相关。在猝死前的1小时左右,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发心悸或晕厥等。
患者应重视这些猝死的预警信号,一旦出现这些预警症状,应及时就诊,从而尽可能降低猝死发生风险。但需要注意的是,也有部分患者可能没有任何前期症状便突然发生猝死。
医者名片
周玉杰,首都医科医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学术负责人,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
来源:健康中国